健康宣教
好动、多动就是多动症?

作者:管理员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15/8/11 13:54:00

医生提醒,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门诊碰到家长误判的不在少数

  这个月,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开出了每周三下午的儿童多动症专病门诊,据介绍,专病门诊开出后,多动症的就诊量明显增多。记者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多动专科门诊以及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障碍门诊了解到,暑期,家长带孩子看多动症的多了不少,但是,最终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并不是全部,不少都是家长觉得孩子有好动、多动、不听话等表现而随意给孩子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陈策提醒家长,要正确看待多动症,看到孩子的某些行为别过分紧张,但也不能忽视,毕竟多动症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产生影响,而被确诊后几乎无法自愈,必须进行干预。另外,家长的一些行为以及跟孩子的沟通技巧对孩子的行为治疗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治疗期少不了家长的配合。

不少家长随意贴标签

  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多动症专病门诊主治医师叶炯,给记者讲了一个他接诊的案例:7岁的阳阳打小就很调皮,现在放暑假待在家里是一刻也闲不住,整天蹦蹦跳跳、爬上爬下,到处捣乱,浑身上下似乎总有用不完的能量。阳阳妈妈为此很头痛,怀疑阳阳得了多动症,于是带阳阳来看医生。叶炯对阳阳的各种多动表现做了了解,在追问病史时发现,阳阳妈妈口中多动的阳阳平时很喜欢画画,他在画画时可以保持较久的专注,并且学校里老师也对阳阳的课堂表现表示满意。在进行了各项相关的检测之后,叶炯告诉阳阳妈妈,阳阳并不是多动症。

  叶炯告诉记者,像阳阳妈妈这样看见孩子爱动就认为是多动症的家长不在少数。他碰到最夸张的家长,没有经过专业诊断就自行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并且还自作主张给孩子吃药。

  “我们这里7月份的门诊量是100多例,但实际上,被确诊是多动症的只有1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主任张宇给了记者这样的数据。据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多动专科门诊副主任医师李伟介绍,在7月份新就诊的两百例左右的门诊量中,最终可以确定是多动症的大概为60%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ADHD)。中国儿童ADHD流行状况分析指出:我国儿童ADHD总体发病率为5.7%,男童的发病率高于女童的发病率,并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其实,多动症只是一个俗称,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主治医师丁玲告诉记者,整个多动症人群中仅仅表现为多动的孩子其实只占5%,大部分都不仅仅是多动问题,有超过90%以上的都伴随注意力缺陷。那么可能有的家长要问了:我孩子看电视、打游戏的时候,可以坐那两三个小时,这样肯定就不是多动症了吧?不见得!丁玲解释,注意力有主动的注意力和被动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像看动画片、玩游戏甚至是很难的拼图或者奥数,只要他感兴趣,他能坚持住就不算我们说的注意力,这相当于被动的注意,所以一定是孩子不太感兴趣的或是有些枯燥的,但却需要他努力去做的,比如说上课、做作业,这才是我们说的真正有用的注意力,也叫主动注意。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平时能坚持做作业的时间来判断他的专注时间段。一般,正常的孩子,5-6岁的可持续10-15分钟;7-10岁的可持续15-20分钟;10-12岁的可持续25-30分钟;12岁以上的能超过30分钟。

  当然,这只是家长的一个初判,到底是不是多动症,还需经过医生的诊断。

行为训练是治疗的关键

  据了解,多动症的诊断年龄一般在6周岁,因为学龄期孩子的症状会比较明显,且可以进行药物治疗。目前,各家医院基本采用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DSM-Ⅳ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结合血铅以及智商检测。在治疗手法上,以药物+行为训练为主。有的家长觉得小孩子点没什么大不了,有的家长认为多动症以后会慢慢好的,这些都是误区。李伟介绍,多动症的症状2/3会持续到青春期后,影响学习、生活,严重的可以延续到成年期,因此必须进行干预。即使1/3到青春期能缓解的也会影响有症状这几年的生活质量。

  温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多动症专病门诊心理治疗师张嫣然告诉记者,在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之后,他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诊疗方案。并且通过上课的形式,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良行为,比如通过让孩子制作时间计划表,使他们克服多动症常见的拖沓行为;通过场景模拟、观察图片,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

  “我们将在9月份开展针对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训练治疗,即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作为多动症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该训练是利用仪器对孩子进行脑电波训练,这在上海、北京等地应用非常广泛,也被大量的研究证实能明显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情绪不稳等。丁玲介绍,当然,不是多动症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来提升注意力。

  陈策介绍,他们从去年开始推出了感统训练,帮助轻微的多动症儿童提升注意力。感统训练全称是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孩子通过训练所提供的感觉刺激,促进大脑的整合功能,在不自觉中激发适应性反应,并做出符合环境需求的反应。另外,陈策建议家长可带孩子多参加游泳、跆拳道等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这类的运动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

  几名医生均表示,多动症的病因之一跟环境因素有关。家长的教育、言行,家庭环境等会诱发、加重病情。李伟表示,因此,不可小看家长的引导作用。

  李伟介绍,他们现在每周三上午跟周六全天有儿童多动专科门诊,但是这点时间能教给家长的东西太有限了,因此,从去年开始,他们定期开展多动症科普讲座以及免费筛查活动,并推出育英关爱儿童多动微信平台,就是想让更多的家长对多动症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学会一些与孩子正确沟通的技巧。

  “在后续治疗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家长因为自己工作忙,没有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甚至我们交代的事情都没有做,这其实会影响治疗效果的。张嫣然表示,家长需要在环境上和教育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随他去。多动症的治疗其实是个花心思的过程,光靠医生是不够的。如果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可以学着让孩子做选择题。张嫣然举了个例子:想让孩子喝牛奶,如果还用原来的你喝不喝牛奶?这种对话显然不行,你可以问孩子:你是早上喝还是晚上喝?或者倒在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里问:你是要红色杯子还是绿色杯子?这样给孩子的感觉是他有了选择权,而家长的目的也达到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