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启动和创建“骨科无痛病房”项目
作者:骨科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3/25 0:00:00
3月11日晚上18点,我院骨科与麻醉科联合,召开“骨科无痛病房”项目启动会和工作布置会,会上骨科主任徐华梓教授和麻醉科主任李军教授就“骨科无痛病房”相关计划和任务进行了布置,并探讨了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常见的疼痛强度评估中,骨科疼痛的级别较高,对于某些骨科手术病人来说,术后疼痛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恐惧、最难忘的经历。多年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能忍就忍,止痛药会成瘾,副作用大,往往不能及时报告疼痛,或拒绝使用镇痛药,医务人员也只是在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影响了疼痛的控制。医学实践发现,如果疼痛严重,往往会造成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失眠、焦虑、内分泌混乱等,反而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早在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就提出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大会上达成这一共识。国际医学界对疼痛治疗问题十分重视,2003年欧洲疼痛学会发起“欧洲镇痛日”,200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确定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并提出口号“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确定每年10月的第3周为中国镇痛周。 现代医学认为,应当积极控制疼痛,以免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人的机体功能。因此“无痛病房”建立的目的是: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解除病人的疼痛”的服务理念,通过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为病人提供一个无痛的身心,创造一个无痛的生活,共建一个无痛的病房。应用全程无痛、超前镇痛、安全镇痛等新理念,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靶点、多学科合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在恰当时点和时程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和方法组合起来治疗伤痛,并及时观察、及时处理镇痛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针对患者具体病情的有效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将疼痛降低到最小化,让病人快速恢复健康。 “无痛病房”设置后,由骨科与麻醉科医生、骨科护士、患者共同参与,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治疗、围手术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患者主动参与疼痛评估与处理,每天记录患者的疼痛感受,由护士执行观察,医生进行监督与方案调整,为疼痛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以指导临床止痛药物的施用和调整,同时提倡根据个体化原则指导与调整药物剂量。“无痛”并非意味着手术的病人一点疼痛也没有,只是把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相信“骨科无痛病房”的开展,越来越多骨科病人紧皱的眉头会舒展。例如:过去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骨头疼痛消失后,因急性疼痛造成的周边炎性疼痛依然存在,因为疼痛病人不敢活动,导致术后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现在无痛病人一般术后3天左右就能下床活动,7天可出院。 同时“骨科无痛病房”的开展也加强医务人员整体的疼痛知识及疼痛新理念的教育,落实对病人的疼痛教育,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增加病人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