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 附二医逮住元凶:蠊缨滴虫
近日,温医附二院医生对全省首例蠊缨滴虫(一种寄生虫)虫卵感染治愈者进行回访,发现10岁患者小黄治愈情况良好。
据医生介绍,去年8月份,丽水青田人小黄出现头晕、呕吐、反复发烧、咳嗽等症状,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呼吸科求诊。经过支气管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小黄的支气管黏膜刷检物中疑似虫体,周边还有蠕动的鞭毛。经进一步观察,医生确认这蠕动的鞭毛不是气管的纤毛,而是寄生虫。又经检查,小黄腹部有积水存留,医生判断这是寄生虫的排泄物残留体内,可能就是小黄患病期间时常腹痛的原因。医生表示,这是我省首例因蠊缨滴虫进入体内生存繁殖,导致肺炎、腹部感染产生积水脓肿的患者。
该科室副主任医师苏苗赏介绍,寄生在小黄体内的蠊缨滴虫,一般在蟑螂、白蚁等有壳虫身上存活并产卵繁殖。若家里蟑螂较多,空气又差,蠊缨滴虫虫卵很有可能污染室内物品,且随风飘散空气中,就有可能通过消化道等进入人体繁殖、作乱。经医生对症下药,去年10月初,小黄身体恢复健康。据了解,外省也有蠊缨滴虫进入新生儿鼻窦引起感染等病例的报道。
医生提醒,目前正值蟑螂、白蚁等虫类大量繁殖生长时期,蠊缨滴虫由此大量滋生,市民应保持环境清洁,勤洗手、不喝生水,不生吃虾蟹等,以免寄生虫作乱人体。
本文摘自:温州都市报 2016/6/23 第A8版
原文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6-06/23/content_1976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