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医疗动态】古稀阿婆自哈尔滨千里赴温,温附二高超医术巧解室早“难题”

作者:苏观 来源:DSA 发布时间:2023/9/11 14:19:55

  从哈尔滨到温州,相隔2600多公里,却阻拦不了72岁谢女士迫切就医的决心。近日,温医大附二院心内科为一位特地从哈尔滨慕名赶来的谢女士进行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目前恢复良好,手术2日后出院。

  “一直吃药,把肠胃都快吃坏了,也不见好。”提起过去,谢女士连连摇头,“现在做完手术,整个人都舒畅了,接下来也不用一直吃药了,真好!”出院时,谢女士握着林加锋主任的手连声道谢,笑容满面。

 

  心脏的跳动是非常规整的,但是如果在这个很规整的频率当中,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跳动,特别是提前出现跳动,我们管它叫做早搏。所以所谓的室性早搏,就是说来自于心室提前出现的心脏搏动。

  十余年前,谢女士发觉自己在情绪激动后总是心脏怦怦跳个不停,还会伴随乏力、头晕的症状,在休息几分钟后就会好转。直到有一次心悸时还伴随着出汗乏力的症状,于是她到哈尔滨当地医院就诊,做了24小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谢女士存在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在医生建议下,她接受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还专程请了北京的专家来做手术,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医生做到一半不敢继续做了,好像说我的这个病好像不一样,很复杂,他们做不了这种。”谢女士回忆说。由于谢女士的病情复杂、难度较高,先后两次的手术都并未能根治谢女士的室早,术后未见好转、病情反反复复,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温州有位林加锋主任,肯定能做好你这个手术。”几经周折,在谢女士家人的四处询问下,从认识的心内医生处了解到温医大附二院的林加锋主任,在联系上林加锋主任后,抱着一线希望立即从哈尔滨直奔温州。手术顺利完成,室早完全消失。“当初知道患者从哈尔滨专程赶来,我也是比较惊讶的。患者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给她把手术做好”,林加锋主任回忆说。

  95日中午,在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局麻下为患者施行了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根据患者体表心电图,穿刺右倒股动静脉晋入SRO长鞘,经送入消融导管,在Carto3维成像系统指导下建模……手术过程顺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结束。

  手术后,经检测,患者心跳整齐规律,室性早搏彻底消失。“感觉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原本动不动就感觉乏力头晕、大喘气,现在完全没有了!”在L109病区,谢女士气色很好,根本不像是刚做过手术的患者,脸上流露出藏不住的喜悦。“真的要感谢林主任、还有医院的护理团队,整个治疗的流程都很顺畅、护士也很贴心热情,以前看病都想着去北京上海,原来温州还有这么厉害的高手、有这么厉害的医院。

“如果把室性早搏比作是在心脏里乱窜的‘老鼠’,那么做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就像封‘老鼠洞一样”,林加锋主任说,“这些‘老鼠洞’都可能互相关联,一旦有没清理、遗漏的‘洞’在,室性早搏这头‘老鼠’可能就会从没封上的‘洞’里再次出现,手术要细致的封好所有‘洞’,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专家介绍:林加锋

  温医大附二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心律失常中心、房颤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计委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委员会委员,中华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浙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组委员,美国心律学会会员。美国PACE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参考报-心律学频道》编委,《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等杂志编委。获2002年度浙江省优秀医师及2003-2004年度浙江省优秀科研工作者。做为项目第一责任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医学科研论文380余篇,其中SCI杂志45篇,最高影响因子44.409,累计影响因子>210(其中在国际顶级电生理期刊发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相关论文12篇),中华系列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市重大科研项目2项。在心电生理及心脏起搏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起搏器置入及射频导管消融操作技术娴熟。独立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4700余例,心脏同步化起搏器或起搏-除颤器置入术750余例,希氏束或左束支起搏起搏730余例;射频消融术12500余例(包括独立完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5000余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4648例(成功率达96.8%,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指导国内65家医院开展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

(作者|DSA 苏观 编辑|宣传统战处 陈盈盈)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