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青川的报道——抵达青川
作者:院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1/2 0:00:00
怀着兴奋和些许忐忑,我们一群由不同科室人员组成的浙江省第四批省级医疗援建队伍带着省卫生厅、温州医学院、医院领导的嘱托,登上了前往成都的飞机,踏着云海、迎着夕阳、带着温州广大医务人员对青川灾区群众的深厚情谊、带着七百多万温州人的爱心和祝福、带着温医人的风采,3小时后顺利抵达了成都双流机场,气温明显的比温州低了,但寒风中飘扬的是我们火热的心。 次日“凌晨”(7点30分,成都还沐浴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还没缓过气的医疗队拖着笨重的行李又登上了前往青川的大巴,据说那里很冷很潮湿,据说都没地方洗澡,据说没超市,据说住板房,据说……,一切都是未知数。高速还是一样的高速,只是多了许多赈灾的货车队、汽车队、工程车队,还有绿色的川藏官兵车队、我们准备奔赴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车队,一路进入绵阳、广元,路边看不出地震的痕迹,大家多少有些欣慰,毕竟受灾的情况是越少越好啊。车子在广元的金子山下了高速,沿着崎岖的山路进入了重灾区——青川县,大家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开裂的房子、坍塌的路段,突兀的岩石好像随时就会拜访我们的车子,各种角度的转弯让自以为强壮的男队员们都随之扭疼了肚子,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更何况是地震后的蜀道,翻过一座座的高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青川县乔庄镇。 我们的驻地就是青川县卫生局内的板房,已经奋战了3个月的前一批省医疗队员早已收拾好行囊,交接后就兴奋地踏上了回家的征途。我们就在将要生活3个月的板房内安顿下来,目前的条件较地震初期已有明显好转,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艰苦,饮食、卫生条件较差,厕所和浴室离寝室较远,在寒冷的青川是个不小的问题。我们惊奇地发现不远的板房内还有个温州人开的小超市(据说是青川最大的超市),拖着沉重的、陪着我们飞跃大海高山的行李,看着眼前带来的电热毯、拖鞋、零食甚至草纸,已然发现原来行程可以不要这么累。 匆忙扒了几口饭,还没来得及收拾行李就直奔我们对口的县人民医院,满街的尘土,满目的板房,这就是乔庄镇的“新城区”(原乔庄县城大部分房子已垮塌,把板房建在了原属郊区的农田上)。医院的外科、骨科、妇产科都挤在了帐篷里,而内科及辅助、行政部门都在板房,据说这里在震前都是满田的麦子,还是医务人员一起收割后搭起的临时医院,而青川震后的第一个伤员就是在这个帐篷的手术室里完成的。我们欣喜的看到人民医院的医疗工作秩序已基本恢复,广大医务人员已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全身心的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面对震不垮的青川人民,虽然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要学习震不垮的青川精神,并在援建工作中竭尽全力的为青川人民的健康服务,帮助对口支援单位恢复和重建基本医疗服务,做好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促进青川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为保障灾区人民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孔慧梅2008年12月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