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我们这样做
作者:院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9/26 0:00:00
自从“问题奶粉”新闻事件发生后,恐慌、谴责、无奈……种种情绪在社会公众间迅速蔓延开来,因为,“问题奶粉”伤害的正是毫无防备的孩子们。第一时间,育英儿童医院的领导就敏锐地意识到,医院将是恐慌百姓选择的第一去处。在省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也是继手足口病、5.12汶川地震后,育英儿童医院再一次承担起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任。救治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这样在我院悄然打响。 由于温州市老百姓对育英儿童医院的高度信赖,市区一半以上的“奶粉宝宝”来我院就诊检查。为了高效优质地使“奶粉宝宝”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救治,我院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协调保障小组;制定了清晰的就诊流程及相关标准;采取增加B超机、分流病人、简化流程、提早上班、增加青年志愿者服务、粘贴告知、现场办公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儿童肾内科、B超室等相关科室更是严阵以待,主动放弃午休、周休时间,尽一切可能“消化”病人。9月23日清晨,我走近了这些酣战数日的人们…… 印象一: 嘶哑的声音 不变的耐心 在采访中,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但这些声音都有一个共同点:嘶哑。 从9月16日到9月20日,随着门诊量的激增,儿童门诊部承受了较大压力,李雯主任和护士长汤春萍每天大清早6点多钟就来了,进行现场协调等工作;周四更是开辟了专门诊区专门的医师接诊“问题奶粉”的就诊者,李主任特别强调,数名儿科研究生在现场开单,开得手都酸了,让她非常感动。此外,分诊护士们则一次次地要对拥堵在分诊台前的病人说着重复着无数次的话语,有些家长由于心情焦急,还冲着小姑娘发脾气。抹去泪水,护士们还是耐心地做好引导工作。最后,累得说不出话来的分诊护士们只能制作好一面牌子,来“回答”问题了。 采访过程中,儿童门诊部里的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对李雯主任的采访也不时被打断,电话那头大多是被“问题奶粉”搞得十分焦虑的家长,电话这端则仍旧是耐心的解答和轻言抚慰…… 在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被我院临时“征用”作为诊治“问题奶粉”患儿的专用场所,医务科寿红艳科长一直嚼着咽喉含片,她作为现场协调组的负责人,担当起了此处第一天的整体协调指挥工作。她时而对前来问询的家长进行解答,又时而了解志愿者排班的情况,甚至还不忘安抚一位被病人粗言相向的保卫人员的情绪。在现场,病人情绪平稳,就诊秩序较高峰时亦有明显好转,据寿科长介绍,我院所有职能科长都参与了此次协调工作。在现场,研究生科胡云良在快速写着预约号,人事科金玮炜在分发着表格,院办金岳辉在联系送水工…… 登记处,保卫科的小伙子陆卫东在引导着一个个家长,他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出来,更显沙哑,在这里他和他的十几位同事们已经坚守6天岗位了,每天,他们从早上7点钟开始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钟左右,为了维持好现场秩序,嗓子就是这样硬给说哑的。在前一天,一位妇女一时情急还动手打了小陆的同事郑刚,小伙子虽然委屈,扭过身一样好好工作。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意味着更多的坚忍。 印象二:饱满的热情 朴实的心愿 超声科一直以超强的战斗力著称,但正如科主任黄品同所说,科室里的大多数同志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像腱鞘炎、腰肌劳损等,而这正是长久以来超负荷工作所导致的。此次,B超检查作为不可或缺的筛查手段,超声科又再一次全科发动,党员同志带头加班加点,像支部组织委员杨琰不但要做好发动工作,自己也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连着十多天都处于连轴工作的状态。黄主任说,只要病人有需要,他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走进临时超声科检查室,几台机器都在运转着,每台机器前医生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不放过一点问题。我来到何慧疗医生的旁边,她满脸疲惫,但是看着图像的眼神却一丝不苟。每隔几分钟何医师就能“扫描”完一个病儿。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没有表现一点不耐烦,甚至有时还夸夸孩子的可爱,或者给家长一些营养建议。她笑着说,每天都有孩子给她奉上”黄金尿”,我被她的话语逗笑了,心想如果不爱孩子,她怎可能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尽管真正查出问题的孩子可能只占百分之一或二的比例,但为了这“百里挑一”,医生们要付出多少的精力啊。而为了保证诊断的精确度,根据诊断流程规定,检验呈阳性的孩子必须要经过肾内科医师诊断才能确诊。 身着黄衫的温大城市学院的志愿者们在一旁帮忙轻轻摁着小婴孩扑腾着的小脚丫,一位讲着标准普通话的女孩来自杭州,在城市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小女孩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她腼腆的说:“能帮上孩子就好。”上午的工作结束后,女孩还要乘公车赶回茶山上课。同样,第二临床学院的检验系学生张颖在出口处一张张地复核着家长们的B超检查结果,告知家长们孩子无恙的时候,女孩脸上满是喜悦,我问她累吗?她的回答很简单:“不会啊,看到他们平安无事,很开心的。” 印象三 不同是岗位 相同是付出 在看到F04的护士长夏炜时,她正为一名只有74天的患儿打头皮针,查找着孩子头部细小的静脉,在反复确认后,夏炜将针头稳健地扎了进去,呵,“一针见血”……家长和一旁的我都轻吁了一口气。 F04在今年是第二次被“征用”了。上一回,F04被征用为手足口病的临时病房,与A03等病区一起出色地完成了手足口住院病人的救治任务。而这次,F04又与A09、儿外科等一起并肩投入新的任务。目前在F04住院治疗的患儿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大,尽管对如此小的婴儿实施静脉注射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夏炜护士长对自己的护理团队十分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在A09,没有碰上杨青主任尽管略有遗憾,但也相信孩子们在A09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一定能尽早康复;而在9月22日,全省第一例确诊的“问题奶粉”患儿已从儿外科出院。 同样,总务科在后勤工作保障上是不遗余力,搬桌椅,购风扇,添置设备……后勤服务的及时跟进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现场,我看到,数个遮阳伞为检查的人群提供了一个阴凉的去处,矿泉水的无偿提供也让家长和孩子体会到了我院的人性化服务。 儿科在经历了夏季高温门诊高峰的考验后,又在“问题奶粉”事件中再一次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增加门诊医师,合理进行床位安排,统一肾结石病人的诊断、处理、住院及解释工作;预防保健科每日进行数据统计,实时客观反映每日问题奶粉病人的相关数据;院办接待媒体、召集会议、打印告示……我院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为了患儿健康,都付出了相同的努力! 目前,“问题奶粉”事件引发的就诊高峰已得到有效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也进一步得到平复。截止到9月25日止,我院已有6名患儿出院,18名患儿仍在接受治疗。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一扫问题奶粉带给他们的健康阴霾,重展天真灿烂的笑脸! (施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