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保姆 今成志愿者
作者:院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6/5 0:00:00
她们身着红衣,穿梭在来自灾区的伤员们中间。翻身、擦身、喂饭、换药等等,动作纯熟、迅速,哪床的伤员有需要,她们便在哪儿出现。在附二医,有这么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以往,她们在骨科病房以照顾病人谋生,被称为“保姆”,地震灾区来的伤员多数是骨折伤员,在骨科护士长的动员下,有着丰富护理经验的她们当起了义工。 在附二医南浦院区地震灾区伤员病区,我们走近了这7位忙碌的人。 阿婆舍不得她走 看到王芙蓉时,她正握着一个罩子,放在85岁的伤员李素华口鼻处。她解释,她正照顾阿婆吸入一种化痰的药水,约需十几分钟。 这几天,王芙蓉累坏了。她主要负责照顾的老人李素华没有家属跟来,大小事情都离不开她。每天晚上,她就睡在阿婆旁边的空床上,一有响动她马上醒来。 王芙蓉边说话边为老人捋头发,此时,阿婆也忍不住要说话,王芙蓉细心地松了松罩子。“她很好,对我很好很好。”阿婆有些口齿不清,只是一个劲地点头说好。末了,阿婆还颇为失望地说,舍不得她走啊。王芙蓉边拿下罩子,边笑着安慰阿婆,其他人也会跟我一样照顾你的。 都是这些天磨的 “芙蓉,快一起去帮忙!”说话的是另一名义工,她叫周玲春,说完便急急跑到阿婆后方的一张病床前。医生正准备给13岁的小伤员罗瑶换药。罗瑶来自四川什邡,右小腿被严重压伤,每次换药都得有好几名医护人员固定住她扭动的身体。 待为罗瑶换完药,周玲春累得如刚打完一场仗。她边抹汗边说,从没像这几天这么赶时间过。一会有人针打完了要叫护士,一会有人要大小便,一会又得帮伤员翻身,在大病房中,总能看到周玲春一路小跑的身影。她抬起脚,指着上面已经破掉的水泡说,这都是这几天磨出来的。“还有这双刚买的拖鞋,就这一个星期也坏了。”拖鞋看起来挺新,但鞋面和鞋底却已分家了。 没钱捐款用心照顾 陈燕君很坦诚,她大方地承认自己没有为灾区捐过款,“我没钱,但我能照顾他们。”所以当医院招募志愿护工时,陈燕君第一个举起手。 陈燕君是永嘉人,今年50岁,喜欢笑,性格爽朗。“我为自己是名志愿护工而觉得荣幸。”陈燕君的女儿在上海开店,多次让母亲到店里帮忙,陈燕君也确实在上海呆了一段时间,但因找不到人说话的苦闷和对工作的不熟悉,陈燕君又重新回归“阿嬷”队伍。她说,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灾区的各种报道也让我震撼,特别是那些图片,我真的很想做些什么。幸好我是名护工,还能为灾区做点事。“如果志愿护工第一轮轮完了,我就再来一次。” (李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