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我在马里(八)

作者:院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7/10/11 0:00:00
还记得有篇文献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新生儿的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恰好这几天儿科病房里收住的新生儿比较多,我就趁这个机会谈一谈马里这边新生儿的救治情况,当然说到新生儿的治疗,产科不可避免地要被提及,就让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里产科的情况吧! 我所在的锡加索医院,作剖宫产是免费的(包括手术费、麻醉费、术中和术后的药费等),这本来对病人来说是好事情,但对我和产科医生来说就不完全是好事了:首先,病人特别多,甚至把邻国的病人都吸引过来了,这样我们的负担就会很重,特别是产科医生,有时候晚上要做4台手术;其次,还是有很多住在农村的病人因负担不起来回车费和住院的食宿费用而首先选择在家分娩,都是等到实在生不出来了才匆匆就医,所以这里难产、子宫破裂、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病例非常多;最后,人家是冲着免费手术而来的,所以我们让那些产妇做个B超或胎心监护,甚至手术前做个血常规和出凝血试验都得不到配合,这也给我们的治疗增加了不少的风险。 有急诊手术我们的产科医生几乎是随叫随到,而我也基本上是这里第一个进手术室抢救新生儿的儿科医生。其实说到新生儿抢救,我感到很无奈:没有辐射台,没有呼吸机,没有监护仪,没有吸痰器,喉镜是成年人用的那种,气管插管和复苏囊是我自己带过来的,关键是还没有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协助我。前面说了很多孕妇都是拖到不能再拖才来做剖宫产,所以宫内窒息非常普遍,几乎个个剖出来时都是羊水三度污染,而且由于孕妇营养不良,很多新生儿都偏小,不过这些黑人娃娃的生命力确实顽强,生出来后拍拍背,清理口鼻腔后用气囊加压给点氧,不少看起来窒息很重的患儿都可以好起来。(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黑人的娃娃刚生出来时皮肤不是黑色的,而是跟我们这里的新生儿差不多的,生后5-6天左右皮肤才开始慢慢变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奇怪了!)不过遇到真正重的病人或早产儿,在这样的条件下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新生儿的治疗和外科不一样,病人长了个肿瘤切了就行了,但新生儿治疗的时间却很长,比如说对于没呼吸的病人,可以把气管插管插起来,但时间长了也不行,因为没有呼吸机----真的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这里对出生的早产儿基本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但马里孕妇中难产、胎儿宫内窒息的比率相当高,故我认为提高当地医生新生儿复苏的水平将更有现实意义。 余波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