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吃下胶囊内镜“揪”出肠内病变

作者:郑恩同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5/6/20 0:00:00
 因腹泻两月余伴腹痛的乐清老人杨某,日前在附二医消化内科通过口服胶囊内镜查出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根,并进行对症治疗。据悉,附二医消化科内镜中心近日引进了目前内镜领域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胶囊内镜”,成为温州地区第一个能以内镜检查整个胃肠道的医院。   72岁的杨某两个月前开始有腹泻,大便8-10次/日,量少质稀呈糊状,伴有腹痛,以右下腹为著,近半月伴有发热,感到头昏眼花,且全身无力,静脉滴注和口服止泻药物都不管用,当腹泻者到医院就诊时身体非常衰弱,连路都走不动。   医生分析病情后认为,病灶正好位于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均无法检查到的小肠部位,于是给他吞服了数码胶囊内镜。在胶囊内镜的帮助下,医生可以检查患者的全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个部分。虽然吞下了一台数码相机,但患者不会感到有什么不舒服。通过数码胶囊内镜头部指甲大小的摄像头所拍下的图片,发现杨某的病灶是个溃疡,于是将他转到内科接受抗炎治疗。   消化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疾病,在临床诊断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传统推进式内窥镜令患者感到恶心、痛苦,许多患者因为恐惧而放弃检查,从而导致消化道疾病未能发现于早期并及时治疗。同时,由于传统器械的局限,难于达及长达5-7米的小肠。   据了解,胶囊内镜是这么工作的:首先医生将带有黏性贴片的传感器贴在患者的腹部,然后将数据记录盒佩带在患者腰间。胶囊的亲水性很强,一小口水就能顺着嗓子眼滑进患者的食道,并以每秒钟拍两幅照片的速度开始工作。当胶囊随着消化道自行蠕动通过患者体内时,它所拍摄的图像传送到数据记录盒中。胶囊工作时间为9个半小时,能拍出7万张照片。工作结束后它会随着患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当患者返回医院归还数据盒、传感器、电池包等检查设备后,医生将处理来自记录盒中的信息数据,观看胶囊所拍摄的彩色视频图像,并最终作出疾病诊断。   有五种疾病适合做胶囊内镜检查:一是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二是原因不明的腹痛;三是原因不明的腹泻;四是原因不明的肝转移肿瘤;五是原因不明的消瘦。而有两种人不适宜做胶囊内镜检查:肠梗阻患者,因为胶囊有无法顺利通过的危险;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因为心脏起搏器会干扰胶囊内镜正常工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