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咨询
糖友调脂非“他”莫属

作者:王军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发布时间:2015/10/15 8:22:00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高血糖和服用调脂药物三个方面。尽管少数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使血脂降至正常,但大部分患者需同时给予调脂药物治疗。

调血脂减少大血管并发症

诸多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但却不能显著减少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与脂代谢紊乱,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升高密切相关。国内外的血脂防治指南均把降低LDL-C作为首要的治疗目标。

研究显示,无论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有冠心病以及LDL-C基线水平如何,皆可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中获益。LDL-C每降低1.0毫摩尔/升,均可使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平均每年减少20%。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首选药物,在预防心梗、脑卒中,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各类调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且病变更广泛、更严重、预后更差,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高度重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其重要性丝毫不逊于血糖控制。调脂治疗可以稳定甚至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显著减少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

40岁以上糖友都应用他汀治疗

2013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患者提出了比以往更严格的血脂控制目标:总胆固醇(TC)<4.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LDL-C2.6毫摩尔/升。另外,糖尿病患者如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病,则要求更高,LDL-C1.8毫摩尔/升。

最新的《2015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还明确指出:

1.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如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等)、LDL-C≥100毫克/分升(2.6毫摩尔/升),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2.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即便没有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超重/肥胖等),也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

换句话说,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无一例外都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40岁以下且有其他心血管因素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该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保护心血管作用最好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与LDL-C水平,兼有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此外还具有稳定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血管内皮、抗炎等多种心血管保护作用,是目前公认的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最强的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使胆固醇降低20%~45%,长期服用可以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现在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他汀类药的贡献值相当于25%;英国10年以来由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增加,死亡率下降30%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肝损害及肌病,其发生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横纹肌溶解,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而危及生命。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因病情严重,故应高度重视和警惕。该药禁用于活动性肝病患者(脂肪肝除外)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

需要注意的是,他汀类与贝特类联用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会明显增加,故两药联用应慎重。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酶,若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或者病人出现肌肉酸痛无力、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上限5倍,应及时停药,就医处理。

糖友调脂治疗六点注意

1.因肝脏合成胆固醇主要在夜间进行,而他汀类药物又主要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起作用的,因此,他汀类药物宜晚上服用,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调脂效果。

2.尽管他汀类药物对糖代谢有一定影响,但相对心血管获益而言,他汀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可因噎废食,因为担心影响糖代谢而失去心血管获益的机会。

3.调血脂不能急于求成、频繁换药。因为调脂药物明显见效往往需要一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4.血脂正常后不可擅自停药。这只是药物发挥了作用,并不是患者本身的代谢正常了。原则上,只要没有严重不良反应,调脂药就应长期服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心血管获益。

5.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不能完全依赖调脂药物,还要重视生活方式干预和对原发病(即糖尿病)的治疗。事实上,有些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得到理想控制以后,血脂也随之恢复正常。

6.血脂检查结果在化验单正常范围内并不一定代表血脂控制达标。这是因为化验单上的LDL-C是以正常人为标准的,而根据国内外各种指南,对于心血管病高危、极高危患者,其血脂控制应该比正常人更严格。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