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小程程(化名)出生时的嘴唇是紫色的,面部也是紫色的。医生说,孩子患有一种非常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幸运的是,近日,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心胸外科用单源化手术打通“生命通道”,给孩子带来了生的希望。
小程程从出生那天开始,小嘴唇就是青紫色的,尤其是哭闹后,小脸会变成个小紫茄子。经医院医生检查后才得知,孩子患有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同时,还伴随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畸形。这是复杂而严重的疾病。
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肺动脉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通道”。如果肺动脉出了问题,这个重要的循环就无法很好地完成。程程就是这种情况,他的肺动脉是缺失的,只有几根细细的侧支血管,维系着即将凋零的生命。考虑到小程程肺血管发育太差,不适合马上做根治手术,等到6个月的时候给他做一期根治手术。
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吴国伟考虑到孩子疾病的特殊性,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明确诊断。在做完增强CT、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肺循环血供情况后,就反复进行病情讨论,最终在征得家属意见后,决定对其实施单源化手术。也就是先将几条侧支血管融合,然后连接一根人工带瓣管道,再将管道吻合到右心室。这样不仅可以让所有肺血管都由右心室供血,搏动性血流可以更好促进肺动脉血管的发育。
由于每位患者的侧支血管发育都有很大差异,这对医生扎实的解剖基础、精湛的外科手术功底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因为这种手术方式难度太大,所以在国内外,能够采取“单源化”手术,解决肺动脉闭锁难题的专家并不多。
手术的实际操作难度及复杂程度却远远超过想象。先把4根直径仅为3-5毫米的血管(侧支循环)剖开,再用比发丝还细的线,将4根血管融汇,加上自体心包缝成一根粗大的肺动脉共干,再用一根14毫米的生物人工带瓣管道把肺动脉共干和右心室连接起来,生命通道打通。同时,把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做了修补。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造,小程程的心脏结构和正常人的一样了。在手术门外的小程程的父母更是提心吊胆了6小时后,终于等到了吴国伟医生疲惫而胜利的笑容。手术成功了。
经过2个月的后期护理,小程程恢复的情况越来越好。今天,医生跟他父母说,过几天可以出院了。
原文链接:http://news.wendu.cn/2020/0615/786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