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他人。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温州市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专场新闻发布会,请来了6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向大家分享战“疫”故事……
☉商报记者 李杨慈
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他人。昨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温州市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专场新闻发布会,请来了6名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向大家分享战“疫”故事。
国家卫健委驻武汉指导专家组成员,温州市人民医院院感科科长兼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护师吴红梅
白天排查隐患 晚上汇报最前沿信息
呼吸机不停地运转、心电监护仪不时发出声音、医务人员步履匆匆在病床前忙个不停……这是我驰援的武汉市武昌医院重症ICU病房疫情期间每天工作场景。
为更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白天我奔波在医院12个收治新冠病人的病区,以及各大院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放射科检验科、医疗废物暂存点、污水处理站等一线摸底问题和排查隐患,晚上向国家专家组团队汇报工作,提出尽快解决的建议与方案,为国家卫健委决策提供感控最前沿的信息资料,同时指导并参与院感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自从武昌医院改建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后,医院院感科主任担负着比其他医务人员更重的传染病院内防控重任与压力,还要再承受我所给予的整改建议压力。
记得有次,我向他提出需整改几个通道布局时,由于封城后医院总务科面临无施工队和原材料的困境,他脱口而出“莫得办法!莫得办法!”我忍不住和他发火,直到有一天他说“我都快被压垮!”尽管他说,“莫得办法!”但他还是每天一早出现在办公室,经常干到凌晨才回住所。
在大家的努力下,武昌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南湖院区医患600余人零感染;学院方舱720余名医患零感染。
温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温医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欧阳金生
带领队员打赢战“疫”凯旋
去武汉,上前线,面对新冠肺炎患者,我们都知道将面临着何种危险,但我们不后悔。
在天佑医院的52天里,我和队员为了全面细致地掌握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坚持逐一诊查病人,分析每一个病人临床资料。温医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有自己的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呼吸内科,加之这次援鄂队员都是各单位医疗骨干,这就为武汉天佑医院提高新冠肺炎的治愈率提供了更有力的临床与技术支持。
在我们努力下,温州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108人、危重症32人,已有135人康复出院;累计完成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2000例次以上。
援鄂期间,为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目标,提高治愈率,我和队员边工作边总结临床经验,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基础,同步编写更新了三版《武汉天佑医院隔离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我主编了《浙江省第二批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隔离病区 医疗工作手册》,内容涵盖新冠肺炎诊疗建议、中医药辨证施治、隔离病区健康宣教与护理、病毒核酸检测以及感染控制等多个诊疗规范与管理制度,它不仅具有很强实战性,也保证了整个医疗队新冠肺炎的治工作能够规范高效地运行。该手册也被业界誉为“天佑经验”。
这次,我们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的各项救治任务,实现温州第二批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全体队员“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平安地回到了温州。
瑞安市仙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雪梅
守好社区“第一道防线”
我的工作地在仙降街道,是瑞安市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2月初,辖区仙篁竹村确诊多例新冠肺炎病例,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守好“第一道防线”,我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入驻仙篁竹村。
得知医疗团队要入驻,村民把家里房间腾出来给我们住;村民的信任给我们强大的力量,我们暗下决心,不能让村民失望,疫情不退,我们不走。
入驻后,我们安抚村民情绪、宣传防疫政策、指导个人防护和居家环境消毒;为村民监测体温,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掌握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开展中西医诊疗,尤其是对慢性病患者开展随访并提供贴心送药服务。
刚开始,村民的心理疏导是我们最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有些村民对此次的最严管控措施产生了恐惧,有些则因为无法自由外出而带有怨气。对此,我们团队耐心沟通,向他们解释这样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家的健康。慢慢的,村民们开始配合我们工作。
3月24日,仙篁竹村村干部送来锦旗,感谢我们在疫情期间对仙篁竹村的默默守护。他说:“驻村小队是这次战疫中最美的逆行者,在我们最需要医疗支持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连续奋战近30天,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步数天天上万,特别辛苦。村民们非常感激他们。”听到这样的话语,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就算工作再累再辛苦,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就什么都值。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经过近30天的努力奋战,我们的驻村任务顺利完成,全村1000多人健康无恙。
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苍南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理护士长、主管护师易同燕
只要病人康复我们再累都值得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除夕之夜我写下请战书。
1月27日,我随浙江省重症护理支援队乘坐绿皮火车,历时14小时抵达武汉,入驻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这也是浙江援鄂医疗队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救治点。
为节省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会穿上层层防护服、隔离衣和尿布湿,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然后在隔离病房的ICU里开启一天的连轴转工作节奏。
这期间,大家付出了远超以往工作体能和护理工作范畴的体力,除了常规输液药物治疗、抽血外,对基础护理要求也尤为精进,如每2小时翻身,每3小时口腔护理,每天还更换各种导管的薄膜敷料和机械排痰等,ICU患者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他们的痰液、呼吸机的冷凝水、大小便等都要我们来处理,每一次近距离接触都有一定感染风险,但大家都义无反顾。
在ICU里住着一位“特殊”危重症患者,他待的时间比我们还要长,前后三次气管插管、拔管,但血氧饱和度一直无法维持,最后医生决定给他行气管切开术。而这一决定,意味着医生被感染的风险再次加大,但没有一名医护人员犹豫和放弃。
后面这位患者清醒了,血氧饱和度正常了,核酸检测也转阴了,我总对他说:“你是最坚强的,也是恢复最好的,所以一定要加油,家人还等着你回家!”
经过大家细心医治和护理,这位患者慢慢康复起来,记得我给他喂水时,他眼角含着泪、颤颤巍巍地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觉得我们的坚持和努力都值得。
截至3月22日,我和我的团队在武汉共奋斗了54天,累计管理床位20余张,护理患者70人,其中危重症患者65人。
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104隔离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岳春
去不了武汉就坚守温州抗疫
此次疫情,虽不能去武汉,但温州也是除湖北之外的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我主动向医院请战,做出自己贡献。
作为病区主任,我带头在一线参与各类抗疫工作,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24小时手机不关机。
随着战役的深入,我负责的104病区被逐步赋予了医院清零的使命。隔日采集的咽拭子和大便核酸改为每日采集。一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出现反复不明原因发热并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处理起来特别棘手。为了这个病人,我们经常讨论至深夜。最后我们为这个病人做了骨髓穿刺,证实是合并淋巴瘤,终于搞清楚了她的发热原因。
在完成14天医疗任务后,我主动要求延长抗疫时间直至病人全部病愈出院,完成“清零”。我们为每位患者制定出“一对一”的治疗方案,除按照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外,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开展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呼吸康复操、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跟进的多学科多角度治疗模式。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患者病情恶化,我们无一例由轻症转为重症。
我们奋战了34天,收治72人,治愈69人,转院3人,昼夜不息的辛劳取得了最终战果。实现了“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双目标。
乐清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赵晖
每天几百个电话应接不暇
乐清是温州地区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从1月19日收治第一例患者开始,身为科室主任,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除了一个接一个地收治疑似病例,对收治的病人做出决断、制定诊疗方案,我还要对发热门诊医生无法确认的病例,进行会诊。同时,对来自不同科室支援的医生做好工作分工,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这些,我都要兼顾。
诊治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的治疗是非常重要。印象最深刻的是,患者林某入院初期,情绪激动,时常吵闹着要转院,还不断质疑诊疗方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暖心”作战方式,进隔离病区与她聊天安抚其情绪。
这样的疏导方式渐渐打开了林某心结。得知林某想吃草莓,医生四处打电话咨询,终于找到卖草莓商家,自己出钱给林某买了一盒草莓。在医生照料下,不久后林某痊愈出院。
此外,我还得担心防护用品够不够用,科室院感流程有没有遗漏,还得考虑病人的收治、转运、沟通、安慰、心理疏导,以及病人的吃喝拉撒等等问题。事无巨细,在当时的情况下都要亲力亲为。
各条线上的事情聚拢在手机里,各种指令、各种流程、各种来自不同人群的新冠信息咨询聚拢在手机里,每天几百个的电话应接不暇,为了尽快诊治,我每天还要在手机里看很多的化验单和CT报告。疫情开始的前10天,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
3月16日,对于乐清而言,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天乐清最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此,乐清市累计确诊的170例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并连续30天“零新增”,同时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原文链接:http://news.wzsee.com/2020/0410/29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