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夜班,不敢多吃饭,更不敢喝水,这是上班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从驻地乘车来到医院,日班医生把今天的新病人和危重病人做了特别的交班,并嘱咐夜间还有5个新病人需要住院,于是我立即坐在电脑前查阅了危重病人和新病人的基本情况。
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了,隔离病房的护士打电话说43床病人病情恶化,马上需要抢救。我急忙穿戴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病人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到50%,大汗淋漓,口唇发绀,而且出现了谵妄(编者注:谵妄是指一组综合征,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临时改建的隔离病房医疗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抢救设备,没有气管插管,更没有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和值班护士立即把氧浓度调到最大,5分钟过去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意识障碍在加重,心率也增快到150次/分,患者拼命抓住输氧管、输液管和导尿管试图要扯掉,死亡之门似乎从此开启。
抢救病患
“情况紧急,快,快给简易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我赶紧召唤战友们行动起来,一位打开患者气道,一位按压简易球囊,一位摁住患者四肢,一位执行紧急医嘱。经过20多分钟的积极抢救,患者的病情有了转机,氧饱和度逐渐回升到88%,口唇也变得红润起来,意识逐渐有所恢复。我们停止简易球囊按压辅助通气,改用储氧面罩高流量高浓度给氧。然而,紧接着患者又出现了氧饱和度的持续下降,86%、83%、78%、75%……“怎么办?”一个护士急切地问道。
“上无创呼吸机试试!”,再次令下,战友们快速接上无创呼吸机,同时嘱咐病人采用深呼吸,避免过度紧张,配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此时,患者似乎听懂了我们的指令,情绪躁动逐渐平静下来,呼吸困难逐渐得到了改善,心率回落到110次/分左右,氧饱和度也回升到85%。
战友们松了一口气,抢救初显成效。但是85%的氧饱和度与正常人的氧饱和度98%以上还相差甚远,如果能维持在92%以上可能对病人的氧需求更有利,我心里想着。这时,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前不久刚在自己医院开展过的一项医疗新技术——《改良式俯卧位通气在ARDS的应用》。但之前是用有创(气管插管)接呼吸机俯卧位通气,这次能不能再变换一下思路,尝试用无创(鼻面罩)接呼吸机俯卧位通气?效果到底会怎么样?来不及太多犹豫,我马上和战友们一起把患者调整为俯卧位并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再用静脉浅镇静来减少患者的氧耗量。时间一点点流逝,10分钟后氧饱和度没有变化,半小时后氧饱和度86%,1小时后90%……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达到了95%。战友们的心总算安定下来,我们知道,死亡之门已经关闭。
张晓隆(前排中)与战友们
紧接着就是收治新病人。5位新病人收治完走出隔离病区,我已经全身湿透,面部被防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出深深的压痕,头晕、胸闷缺氧,但此时已经有些麻木了,只是脑海里还不断重复着这些天的经历。从大年初一来到武汉,我和战友们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少吃少喝,甚至戴上纸尿裤,减少上厕所带来的更换防护用品,因为有医务人员因为缺乏防护用品而被感染,甚至献出生命……
看看时钟已经快到四点了,忽然想起昨天的晚饭还没来得及吃,于是泡了一包方便面充饥,完成各种病历的书写已是天亮。今夜无眠,希望患者快点康复,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加油武汉!
摘自:温州日报 2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