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躺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余女士虽然还得依赖呼吸机,但医生说她已经脱离生命危险,这让守在门口的家属稍微放心了一些。此前一场车祸中,余女士胸腔受到挤压,心脏外伤破了个指头大小的洞,送医时,心包里充满血液以致于设备无法查到出血点。医生打开胸腔用手抚摸心脏,找出漏洞得以修补。
胸部受到挤压,心脏漏了个洞
今年46岁的余女士身材魁梧,身高175厘米,体重80公斤,是一名中巴车售票员。
9月12日车祸发生时,因为余女士所在的售票位置,前方没有座椅阻挡,她一下子摔到中巴车前部,胸部受到严重挤压。
余女士被救护车送到温医大附二院急诊中心,检查发现她心包填塞,血液随时可压停心脏,她马上被送进手术室。时值周六,在家休息的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黄宪平被快速召集回医院。黄宪平说,在他赶往医院的路上,手术室的麻醉、用血等保障都已到位,下午4时开胸,5时手术结束,除去前后准备的时间,和用于寻找漏洞的时间,医生用5分钟补好心脏,“手术真的可用争分夺秒来形容。”
吸掉心包血液,也看不到出血点
黄宪平介绍,心脏外面是一层心包,正常的时候,心包紧贴着心脏,可余女士的心脏有了破洞后,血涌出来充满心包,心包撑开程度有限,出血到一定程度,血液会反过来压停心脏。余女士被送进医院时,呼吸已经极度困难,前期简单的B超检查发现患者心包填塞,但无法找出出血点在哪里,患者在手术室一度出现心跳停止。他们用器械吸掉心包血液,也看不到出血点。随后,他用手按压住患者心脏的左心房时,发现出血停止,就判定出血点在左心房,最终在心耳附近找到一个指头大小的漏洞。
“用手去触摸心脏寻找出血点,这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只能凭经验去做。说是左心房,在身体上并不是呈左右平排的,而是位于身体后侧。”黄宪平说,心脏漏洞位于后方,没有直接呈现在医生面前,这给修补带来难度。而且心耳附近是心脏最薄的部分,心脏受到外力挤压时,这里最有可能破裂。
医生告诉你
温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黄宪平
心脏外伤 真是跟死神抢时间
心脏外伤的概率小,但死亡率很高,温医大附二院一年能收到这类病人一两例,可惜的是,有的患者在送医途中就停止了呼吸。最近有一例患者,被刀戳中心脏,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送到医院。心脏外伤的抢救,真是靠时间,要跟死神赛跑。余女士得救,一是得益于她本身身体强壮,心包填塞状况下心脏没有停跳还能撑到医院手术室;二是得益于医院处理及时,一发现心包填塞,马上送进手术室,输血等措施到位,麻醉医师、主刀医生迅速到位,每一个环节都没有拖延。
本文摘自:温州都市报 2015/9/15 第A7版
原文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5-09/15/content_1875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