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秘与饮食很有关系
育英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徐辉:很多胃肠问题不用吃药
天气炎热,在儿科门诊中,除呼吸疾病之外,胃肠疾病是最常见、高发的。其实,很多时候是不需要药物的,“只要家长从孩子的习惯培养和行为教育方面进行改变,很多胃肠道症状是可以改善和消失的。” 日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辉做客“养生谈”,跟现场家长详细交流了孩子肠胃护理的话题。
不吃蔬菜不喝水,容易便秘
“孩子一拉大便就出血,需要吃什么药?”在现场,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排便问题而困扰。对此,徐辉说,门诊中因便秘前来就诊的孩子很多,从一个月大的婴儿到高中生都有,但大部分是2到6岁的儿童。
一般认为,一周排便少于3次、大便干结呈结块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并引起痛苦,应视为便秘。“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一周或2周才排一次便。”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跟饮食和习惯有关:1、营养摄入不平衡:孩子偏食,不喜欢吃青菜,纤维素摄入不足;2、食物过于精细,摄入的粗糠和维生素B不多,使得胃肠功能削弱;3、不喜饮喝水,造成肠道动力不足、运转缓慢;4、跟天气炎热也有关系,因水分摄入不足造成的季节性便秘;5、精神心理因素造成便秘。
每天定时让孩子坐马桶
吃什么药物能解决便秘?徐辉说,90%~95%的儿童便秘为功能性的,治疗时以行为干预为主,比如以下几种方法:
1、饮水:每天早上空腹大量喝水,对肠道的冲刷作用很明显。通常,一周岁以内的孩子,饮水量为50~80ml;1周岁~3周岁的孩子,饮水量为100~150ml;4周岁~7周岁的孩子,早上的饮水量为一杯,约为200~250ml;7周岁以上的孩子,饮水量为2杯。“刚起床就喝这么多水,会否影响早餐?”对家长的担心,徐辉解释说,水的排空很快,一般摄入后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将胃排空,不会影响早餐的摄入。
2、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从右侧腹部到左侧腹部,再转到下腹部,类似打问号)用力按摩。吃奶的孩子要在喂奶前进行按摩,每次5分钟;饮食正常的孩子,则一天保持2~3次,每次按摩15分钟。“按摩之后有放屁,说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徐辉说,腹部按摩对孩子的胃肠发育以及功能恢复都有好处。
3、排便训练:每天让孩子定时去马桶上坐坐,坚持1~2个月后,会让孩子形成排便习惯。但注意训练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如训练排便成功,家长应对孩子表扬或给予奖励。排便训练在早餐后5~10分钟进行较好,此时胃肠蠕动较快。
4、饮食习惯的培养:注意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如肥肉、骨头汤等,会使胃肠蠕动变慢。
消化不好,乱吃药解决不了问题
很多孩子在炎热的季节里容易消化不良,出现腹胀、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夜眠不安、放屁多等症状。
出现消化不良,很多家长会盲目地给孩子服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这种做法不可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可能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徐辉说,大部分孩子的消化不良都是功能性的,与天气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如天气炎热,引起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很多孩子饮食没有规律,冰冷的食物吃太多,或暴饮暴食;跟情绪和精神压力有关;活动不够,造成胃肠道转运缓慢;还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其他疾病(如感冒、咳嗽)也会影响胃肠功能。家长要了解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再针对性地干预,不要乱服胃动力或助消化的药物。
除了消化不良,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厌食、偏食的情况,可以服用一些开胃药物(如健儿消食口服液、醒脾养儿冲剂等),徐辉还建议家长从生活习惯上进行干预和调理——饮食合理搭配,做到饭时有蔬菜、饭后有水果;讲究烹调方法,不要太咸太甜;让孩子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以在傍晚时多活动,以增加肠道的蠕动;改善进餐环境,减少进餐时的外界干扰,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让孩子感受到饥饿感,在正餐前3小时不要进食零食、饮料等。
群芳文/图
本文摘自:温州都市报 2013/08/19 B14版
原文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3-08/19/content_14986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