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需及早治疗
孕妇吃晕车药,孩子或耳聋
温医附二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倪丽艳:电话免提能保护听力
现场有读者说,自己在参加一次婚礼后,突然一侧听力明显下降,抚摸两侧耳廓或面颊时,两侧听力有明显差别。倪丽艳认为这位读者应该是患了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损失,常为中或重度,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下降,还可能伴有耳鸣或眩晕、恶心、呕吐等。
倪丽艳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患者务必在发病后两周内开始正式治疗。多数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在发病后一月内可以得到较良好的恢复。如果一月内未能接受治疗,往往预后效果极差。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目前认为,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随时调整心态、减少工作压力、不要经常去高噪音环境、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措施,对突发性耳聋有着预防作用。
感冒时游泳,易得中耳炎
儿童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因而更易使中耳出现炎症。中耳炎引起的轻度耳聋,是青少年耳聋的主要原因。儿童感冒、鼻炎、鼻窦炎,打鼾都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如果孩子有以上疾病,平时又发现孩子在看电视时,声音开得特别响;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打岔;或感觉耳朵内有声音,则可能患有中耳炎,需及时就诊。倪丽艳说,平时注意多喝水、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减少感冒,特别是患感冒时不游泳,能预防中耳炎等并发症。
常说的药物性耳聋,可能因为患者对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途径的不适应而引发,且与家族遗传、个体差异等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某种听力障碍病症的,患者在就医时最好告知医师。另外,母亲在孕期及哺乳期都需慎用耳毒性药物,此类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从母亲的乳汁中分泌出来,损伤婴儿耳蜗,引起感音神经性聋,较难治愈。倪医生提醒,多数晕车药含中枢神经抑制成分,孕妇服用后可能致胎儿患严重的非遗传性先天性耳聋,因此孕妇要警惕标注有婴儿、孕妇、哺乳妇女慎用的提示信息。
教你6组耳朵保健操
现场读者虞先生年少时可能因为药物的关系,一侧听力明显较弱,年长后听力下降更快。因为工作中经常要接听电话,最近,在一次感冒后,虞先生感觉另一侧听力也出现下降。倪丽艳认为,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症状,多为双侧均有听力下降,虞先生更可能是曾单侧患中耳炎等病症而引起的一侧听力下降。而长期、高频地用一侧耳朵接听电话,确实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倪医师为其提出几点忠告:应避免在手机充电时接听电话;应避免在噪音极大的环境中接听手机;接听电话时,开启免提功能以降低对耳膜的压力。
倪医师还现场演示了6组耳朵保健操:
鸣天鼓:双手掌心紧按耳朵孔,中指和食指放在头后枕部轻轻叩击,使耳内隆隆如闻鼓声,每次叩击6下。
按鼓膜:双手食指轻轻插入耳孔,使耳道完全闭塞后突然拔出;或双手掌心紧压耳廓后突然拔开,可感到鼓膜活动及耳内嘣嘣作响,每次10下。
扫耳廓:将手掌放在耳部前面,平贴在脸上,均匀用力向后推擦,擦过耳后,再从耳后将耳背向前推擦,反复做8次,以两耳出现热感为好。
摩耳轮:用食、拇指沿耳廓边缘上下来回摩擦6下,致耳廓发热。
揉耳垂: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复原形,重复10次。
按听宫:张大嘴巴,以双手食指肚按压耳前凹陷处的听宫穴,按压3秒钟后放开,反复6次。
吴瑜珏
本文摘自:温州都市报 2013/08/12 B15版
原文链接:http://dsb.66wz.com/html/2013-08/12/content_149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