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温州商报2013/06/14】资源严重短缺 让儿童看病急上加挤

作者:温州商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6/14 16:39:00

我市130万儿童,仅有儿科医生566人,总床位1168

带小孩子去看病,绝对是一件令年轻父母生畏的苦差,一个字就是,两个字就是排队。挂号、看病、交款、取药、打针……一轮轮的队排下来,一天就过去了。其实,这种景象不是某一天偶然如此,已经成了儿童专科医院的常态。这种状况折射出,我市正面临儿科资源严重短缺的尴尬局面。

宝宝看病扎堆成群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位于学院路的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一楼门诊大厅,一条条长长的挂号队伍直接到对面的血液化验窗口和药物窗口,两批队伍交错排起,焦虑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他们就是为了能早点挂上号,看到医生。

患儿家属薛女士说,自己早上5点从乐清出发,7点多到医院,就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等待挂号,现在8点多了,前面还有三个人才能轮到自己。另一名患儿家属滕先生说,他常年在外地经商,第一次在老家儿童医院领教孩子看病的异常景观,大厅里、诊室门口,都是人挤人,患儿以及家属扎堆拥挤。

据了解,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最高日门诊量曾达5000人次。在平常,一般日门诊量为2000人次左右,但全院儿科注册执业医生只有212人(核定执业医生为160人)。儿童医院看病难 特别是在夏季就诊高峰期,看专家难、看专业科室难。目前,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新生儿科、血液科是儿童医院看病最难的几个科室。

有患者家属认为,市区只有两家儿童医院,而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医院只保留儿科门诊,患者往往挤到专业儿童医院就诊,不习惯到其他综合医院或基层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观念,更让儿童就诊挤上加挤。

儿科医生正面临严重短缺

对市区儿童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诊、急诊量达到每个医生50-60个孩子,在高峰时是100个病人。

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全市儿科床位和医务人员的严重不足:目前我市注册执业儿科医生总人数为566人,不包括一些医院不在编的其他科室来帮助的临时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要求,儿科床位必须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0%。根据我省2012年各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据统计,我市总床位数为26159张,而我市目前儿科病床总数为1168张(不包括患儿借住其他科室病床人数),仅占4.4%。去年,我市儿科总门(急)诊数为3518451人次,出住院人数为59522人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 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平均下来,每千名儿童拥有医师数仅为0.4人。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儿童看病难,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优秀的儿科医生。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接近20万人,每3000个儿童才能拥有一名儿科医生。而在德国和美国,每300名和400名儿童就有一名儿科医生。

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和市儿童医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一致认为,儿科医生很缺。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计划今年招聘18位硕士博士扩充儿科医院实力,市儿童医院今年招聘计划是3名儿科医生。

应增加儿科医师编制规模

圈内人一语双关地将儿科说成小儿科,儿科不但在医院不受重视,其学科地位亦受波及,被视为鸡肋。教育部1998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随后,中国儿科医生的摇篮纷纷关闭。儿科医生的现实困境,最终通过教育市场化的手段,传导到人才培养层面,而人才供应不足又进一步恶化了短缺情况,造成儿科人才青黄不接。

儿科医务人员的付出多收入少,也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儿科人才逐年流失。医疗界有个顺口溜,叫金眼科、银外科、最脏最差是儿科。儿科又称科,患儿不会表达,病情变化快,医生压力大,人才流失严重。记者还了解到,两家儿童医院中,每年都有两三位儿科医生辞职离开。

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认为要从源头上解决,应在体制机制上增加医院儿科医师的编制规模,如果编办在编制方面不松动,儿科医生人数的扩增将无法谈起。而且要在县(区)二级医院投入经费,开展儿科标准化建设,规定儿科基本配置,制定儿科药品目录等,帮助二级综合性医院加强儿科建设,引导就医人群。在基层,建立社区儿科医生队伍,让儿童不再到大医院扎堆。同时,要充分发挥我市民营医院作用,增加优质资源的供给,着力缓解儿童看病难。

曹伊

本文摘自:温州商报 2013/06/14 24

原文链接:http://wzed.66wz.com/html/2013-06/14/content_1457601.htm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