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温州晚报2013/06/03】儿童看病高峰期即将来到 儿科专家传授看病诀窍

作者:温州晚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6/4 15:53:00

最近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里每天单急诊就有1000

夏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而每年的6-7月份往往是各大医院儿童就诊的高峰期。最近一段时间,儿童就诊人数就呈持续增长态势。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单急诊平均一天就达1000例,全年急诊达28万例;市儿童医院一天的门诊量也在1000例左右。为此,我们特别邀请相关儿科专家解读近期儿童高发疾病的防治,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节省就诊时间。

本报记者 胡海珍/ 李立/

单纯发烧要警惕

近期四种感染性疾病多发

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何时军介绍,在儿科急诊中,主要以发热为主,而绝大多数病人的发热是因为患感染性疾病所致。近期较为高发的是病毒性脑炎、咽结膜热、支原体肺炎、手足口病等疾病。家长可根据以下现象引起警惕:

1.如果患儿表现为高烧不退,没有咳嗽、流鼻涕等其他症状;过一两天后出现精神萎靡、头疼、呕吐现象的,应高度怀疑为病毒性脑炎,及时上医院就诊。

2.如果孩子高烧多天,有些甚至持续一个星期,体温往往达40摄氏度,扁桃体红肿,甚至化脓,同时眼睛发红,切不可简单地误认为没睡好,因为有可能是咽结膜热。

3.如果孩子持续发烧,多日体温退不下,而咳嗽日渐加重,应去拍胸片和化验检查以了解是否支原体肺炎。

孩子出现发烧,家长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有以下现象:若孩子的精神好,吃得好,睡得也好,没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而每天发烧的高峰值对比:如果体温一天比一天低,发烧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发烧容易退了(甚至不吃退烧药也能退),常提示病情缓解,那么,就可以继续在家观察,不需挤大医院看急诊,可以就近诊治。

家长要学会科学观察

让孩子休息好是最好的治感冒药

一天跑了4家医院,只因为孩子反复高烧不退。这是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建亭碰到的一个病例。

当时该患儿高烧不退,早上家长先带孩子到了她的门诊,开了药后回去不久就退烧了;到了中午,孩子又发烧了。于是,孩子妈妈又带孩子去了另外一家医院;到了下午,看看孩子的高烧还是没有退,孩子妈妈又心急了,带着孩子去了第三家医院;当黄建亭快下班时,看到疲倦不堪的孩子妈妈又挂上了她的号……

当时看好了该孩子的病,黄建亭刚好下班,她就认真给那位家长上了一堂课,主题就是:孩子退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她告诉对方,治疗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发烧也如此,家长不能寄希望于在一天内甚至几个小时内孩子就退烧。临走时,她提醒对方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孩子第二天还有可能发烧,家长此时才心安下来,原来孩子高烧不退不是医生不行,而是疾病的发展规律就是如此!

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生张维溪提醒,上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都是儿童的多发病、常见病。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所以最好的治疗应该是让孩子多休息、休息好,发热的时候建议不要送孩子去幼儿园和学校,以免影响患儿的病情恢复,并减少传染给其它孩子的机会;要多观察孩子的生理现象,比如精神状态,不要盲目地输液、使用抗生素。家长应该尽可能避免多种感冒药物重复使用,因为许多药物尽管商品名相同,可能含有相同的药物成分。

急诊为什么急不起来

看病也有最佳时间段

为什么看夜间儿科急诊,等待要这么漫长?甚至等的时间都赶上白天的普通门诊了。这是不少家长吐槽的一大现象。

对此,何时军介绍,现在有不少家长不管孩子病情轻重都一律挂急诊,图的是快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是有原因的。病人到医院挂号后,第一步就要去分诊,分诊护士会根据患儿病情轻重来安排就诊序号。那么,普通疾病的患儿就不可能得到急诊的待遇,虽然他是挂了急诊号的,因为急诊是留给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的。其次,晚上急诊,医生少,各种检查相对要慢,医疗资源都远不如白天平诊充足。所以,这些所谓挂了急诊号的急诊病人就需要等待,而这等待的时间跟白天平诊需要等待的时间是相同的。

另外,这些可以白天看平诊的儿科患者占用了宝贵的夜间儿科急诊资源,延长了真正需要看夜间儿科急诊的患者候诊时间,可以说,这是对医疗资源的一大浪费。在此他呼吁普通疾病的患儿家长应尽量选择在白天就诊,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急重症患儿。

一般什么时候看病最便捷,能避开就诊高峰?对此,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徐海滨建议:1.孩子就诊尽量选择白天,因为白天出诊儿科专家多,选择医师余地大,验血、拍片、B超等检查开放窗口多,相对便捷。而中夜班往往只有1~2名儿科医师坐诊;2.进入夏令时后,市儿童医院上班时间更改为上午730上班,下午200上班,建议家长选择下午或上午早起来院就诊。因为早上刚上班时和下午医院就诊人数相对较少,而在上午10点左右一直到中午快下班时,病人就蜂拥而来,难免排长队。另外,建议市民选择预存和预约就诊,使用自助机挂号分诊,避免挂号、缴费排长队。

相关报道详见10

10

好医生会客厅

最近四种儿科疾病高发 儿科专家解读防治要点

由于夏季季节特点,有些病菌容易滋生,加上人体抵抗力也会相应下降,儿童发热性疾病更容易高发。为此,本期《好医生会客厅》特别邀请两大儿童医院的儿科专家,列举了四种儿童最易在夏季发生的疾病,教父母如何识别疾病并掌握居家护理的要点。

本报记者 胡海珍 实习生 陈柔翔 王一嫦/文 李立/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家长和孩子要勤洗手

  不要盲目给孩子喝凉茶

受访者: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 何时军

这个季节是病毒性脑炎的易发季节,发烧患儿中很大一部分是病毒性脑炎患者,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烧、精神疲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行走不便,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神经中枢系统。

因为肠道病毒感染主要以手口传播为主,幼儿园和家里都可能会是病毒传染的发生地。儿童喜欢将手放至嘴里,又去接触玩具等物品,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同时,父母亲也可能成为病毒携带者,一些家长在公共场所接触病原体回家没有及时洗手消毒而传染给婴幼儿。

温州人习惯给孩子喝凉茶,一旦发现孩子嘴巴红、大便干燥,就以为是上火了,于是就给孩子服用寒凉性药物。殊不知夏季外热内寒,吃过于寒性的东西,易损伤脾胃,使孩子食欲下降,甚至导致腹泻。

另一方面,平日为解暑降温让孩子长期呆在空调室内,其实在空调中引起的疾病很多,尤其是在睡眠中幼儿身体防御机制减弱,本身抵抗力就弱于成人,吹冷风后极易患病。家长应当尽可能少开空调,用风扇时注意不直接对着幼儿,这样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预防婴幼儿一些常发疾病的。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增强体质才是对抗病原体的良方

  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

受访者: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生 张维溪

近两个月,温医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1/3以上住院患儿为支原体肺炎。相比往年,支原体肺炎今年在温州地区存在小范围流行的趋势。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3~16岁儿童。天气相对凉爽时候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季节,因此支原体肺炎往往易发于夏末初秋。但前段时间连续下雨,给支原体病原体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所以近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值得重视。

支原体肺炎一般表现为咳嗽、发热、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突出表现为发热,可以持续1周甚至3周以上,支原体肺炎导致的咳嗽初期为干咳,之后会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患儿有痰液咳出或不易咳出。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往往会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支气管炎。因此,近段时间3岁以上儿童出现发热以及咳嗽5天以上,建议常规做胸片检查。若胸片有肺炎表现,需要取血检测血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冷凝集试验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正规治疗。

支原体抗体呈现阳性往往需要1周以上的时间,所以一些患儿在发病1周内检查未发现支原体病原,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时,一部分患儿需要住院治疗,病情较轻的患儿可以在门诊治疗,在家期间家长应尽量让孩子休养。平时开窗通风,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是对抗病原体的良方。

 

关键词 腹泻

  培养个人卫生习惯

  盲目输液

受访者: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 徐海滨

随着盛夏来临,气温升高,孩子又可以吃到喜欢的冰激凌、可乐、西瓜等寒凉的食物。但孩子的先天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消化酶发育不足,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较差,同时肠道肠壁薄而血管丰富,易吸收毒素造成全身感染,这些都为各种肠道传染性疾病造成可乘之机。最多见的就是腹泻。

相比成人一天水分进出量占体内总水分1/7的比例,婴幼儿高达1/2,因此对缺水的耐受性很差,一旦腹泻需及时补液防止脱水。在孩子出现腹泻时,家长要先学会观察孩子的大便性状以及是否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如果大便含粘鼻涕样物质,或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往往提示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建议到医院就诊。如果腹泻程度一般的,可首先选择口服补液,及口服药治疗,不提倡输液。除非患儿出现精神特别萎靡、进食困难、小便减少等明显脱水表现,才考虑输液治疗。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保持孩子周围环境卫生

  玩具也是疾病传播源

受访者: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 黄建亭

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流行月,今年也不例外。庆幸的是今年五月天气相对凉爽,手足口病没有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发病率比去年明显有所下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内,甚至几个月的婴儿也可能患上。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手口、粪口、疱液、飞沫等进行传播。有效的预防就是注意个人、环境卫生。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要勤洗手,特别是从外面回来,家长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免得将外面的病毒带回家。家长还要保持孩子周围环境卫生,特别是孩子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消毒。孩子可能随时会将玩具塞到嘴里吮吸,或拿完脏的玩具后抓食物。

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家长也不必恐慌,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手抖、呕吐等症状时,家长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家长如若知道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但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方面的症状,只要将孩子隔离在家里就好;同时注意观察,无需盲目输液治疗,一两周内即可自愈。

 

本文摘自:温州晚报 2013/06/03 09-10

原文链接:http://wzwb.66wz.com/html/2013-06/03/node_51.htm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