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温州都市报】他脸上烂出一个大窟窿 医生采取立体修复填坑

作者:王春霞 来源:温州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12/25 13:45:00

   因左脸三分之一长期溃破,钱先生面部有一个7厘米×8厘米大小的窟窿,导致左眼失明,医生发现溃疡已发展成皮肤癌。无奈之下,近日医生采取立体修复方式,把这个窟窿给填平了。

  钱先生是来自重庆的务工者,今年51岁,14年前,他骑车时不慎摔倒,左眼周被树枝划伤,进行手术治疗后创口愈合。4年前,钱先生发现受伤的左眼周出现了破溃。他以为是小创口,很快能愈合,没有放在心上。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眼眶周围的小创口愈来愈大,并开始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还渗出了黄液,散发出了难闻的气味,而且左眼也渐渐看不见了。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一直在“忍一忍”。4年过去,左眼眶的破溃处渗液越来越严重,他常年只能在脸上蒙块纱布遮羞。

  近日,钱先生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求诊。经过系列检查,医生发现钱先生破溃处患的是基底细胞癌。一听到“癌”字,钱先生就慌了,温医大附二院手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健解释:“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一般较少发生转移,多可经手术切除治疗。”

  由于破溃处面积太大,并侵蚀破坏了其他组织,丁健很谨慎,首先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手显微外科、创面外科参与讨论,明确肿瘤切除的范围,一致认为患者眼球已经干瘪,只能摘除,眼眶的骨头部分烂穿了,需要清理。切除病灶后将在脸上遗留一个深坑需要填塞,此外窟窿也得有皮肤覆盖,还需要对其进行立体修复,就是用肌肉组织填塞眼球摘除及深部组织清理后的深坑,同时切取皮瓣覆盖脸部的窟窿。

  手术中,医生在放大镜辅助下抽丝剥茧,保障每个组织瓣和血管的连续性,切取肌瓣填深坑,切取两块皮瓣并将其拼接成一整块补窟窿,最后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细如蚕丝的缝针和缝线将皮瓣的血管缝合到面部。经过7个小时奋战,手术顺利结束。“虽然左眼没了,但钱先生之后的生活质量会大大提高,后续还需要进行术后放疗。”丁健说。

  皮肤癌最常见的有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这几种。基底细胞癌通常生长缓慢,罕见在其他部位扩散,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侵犯周围的组织和骨骼。丁健医生提醒,如果有经久不愈的破溃、增生、肿块时,务必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如果类似头皮溃疡等病症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应当及早考虑是否有癌变可能,以免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2024121805 温州都市报.jpg

来  源:《温州都市报》2024.12.18 5版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wzrb.com.cn/newspaper?mediaKey=wzdsb&publishTime=2024-12-18&classify=0&id=10&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41714&curEdition=05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