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龙港市“镇改市”引起老年养老资源、设施不足的情况和适应养老机构发展的总体要求,7月9号至7月10号,温州医科大学“温颐守望”暑期社会实践团以问卷调研、入户走访等形式采访龙港市“老年友好”型社区新渡社区、西桥社区、东河社区、华中社区、中对口社区的居民,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前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贡献力量。
7月9日上午,实践队首先前往西桥社区和东河社区,在负责人带领下参观了爱心养老设施,有老年公寓、老年食堂、老年义诊等等。通过对老人和干部的问卷访谈,实践队了解到当地老人习惯于小病去诊所、中西医药店,大病去医院。
随后队员前往新渡社区走访,在与新渡社区书记面对面访谈中提出利用当地政府资源、引入智能医疗设备的建议,如在老人公寓投放医疗急救器材,书记表示希望将来能够在老人公寓投入使用。目前,新渡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根据老人情况分类,精确到户,队员们也在实地观察走访中切实体会了“养老如养宝”,医养结合要下沉基层,听取老年人心声。
下午,实践队重点走访了诊所、卫生院、中西药店、居委会等地点,倾听基层人民对于养老服务的真实心声。
队员们也了解到药店和诊所作为老年人群体经常接触的医疗服务场所,在养老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而存在医养结合模式落实不均衡的问题。基层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很难有固定的医生在此长期坐诊,因此养老院往往与社区卫生院合作保障医疗服务。
第二天上午,团队成员首先前往华中社区的养老园进行了采访。通过对老人的问卷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养老院的养老服务较为完善,老人对养老园的满意程度较高。
后续我们对基层干部进一步采访和访谈,掌握了更为详细准确的信息。养老院干部重点关注落实老人的医疗保障,多次组织义诊、体检,而社区老人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除了医疗服务,干部也注重人文关怀,平时陪老人聊家常,节假日送上礼品和祝福,关注老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但同时,实践队队员们注意到了数字鸿沟对老人的影响。由于老人对数字科技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弱,数字化医疗在老年群体中推广的难度较高。
下午,团队成员前往龙港医养康教研示范区走访参观。队员们了解到示范园由原先疫情隔离点和健康驿站改建而来,旨在解决龙港养老设施硬件、软件水平偏低的问题。后得到了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逐渐实现了养老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这无疑体现了政府对养老的大力支持。
同时,队员们还了解到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自身硬件医疗水平,通过和上海悦心集团的合作,引进高水平仪器和技术。示范园还积极对接经济发达地区,联系上海名医与专家前来支援,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完善老人们的养老医疗条件。队员采访了一位从开业开始就生活示范区的老人,她给予了示范园很高的评价,认为示范区基础条件和服务态度优于老式养老院。
同时,队员们了解到示范区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老年人入住和生活成本也会相应较高。但是随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落实,医保惠及老年群体扩大,老人在示范区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越来越多的老人会入住示范区,将带动龙港养老服务体系更进一步发展。
通过两天充实的实践调查,温州医科大学“温颐守望”实践队更深入具体的了解了华中、西桥等4家“老年友好”社区的新型养老模式。积累了关于老年人养老条件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现状的知识,队员们后续认真整理和分析问卷数据以及访谈录音,将为社区和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共同推动龙港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希望能为积极应对龙港市“镇改市”以及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贡献自身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