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情,在我看来是一件挺大的善事。用5天的时间来交换一个人的下半辈子,我觉得挺值得。”3月22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级学子黄同学面带笑容地走出。刚刚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悬浮液采集的黄同学,成功捐献34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温州医科大学第24例、浙江省第100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身为班长的他,平日里总是最忙碌的。小到传达学院指令,大到筹备班级团日活动,他都会认真严谨地去落实好每一项工作。生活中的他勇于奉献,待人真挚,每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他总能第一时间解答困惑,伸出援手。两年半前,还在读大一的黄同学在学校杏林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于桂园食堂旁举办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偶然听到了“生命相髓”部门的入库宣讲。深感此举颇有意义的他,当即便毅然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原先本来只是想献血的,但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后,我感觉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他表示,“未来能否用上其实还是未知数,但当时就感觉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必须去做。”
偶然留下的火种穿破重重阻碍,点燃了生命之光。不久前,黄同学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时听到的时候是非常惊讶的,毕竟匹配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黄同学表示,这其实已经是他第二次配型成功。第一例患者当时找到了更好的配型,这一次的成功让他感到这是“缘分注定”,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为弘扬黄同学的无私善举,第二临床医学院与温州市红十字会相关领导,专门到场为其举办隆重的出征仪式并在捐献现场陪护与慰问。
始于少年热血,忠于医者初心。谈及捐献后的静思期,黄同学坦言,他也有过忐忑和顾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曾在语文课堂上学过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讲述了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身患白血病的大陆青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了他坚定最初选择的动力。“我相信医学是不会损伤一个人的身体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给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在他缺席的日子里,同学们默默为他记好课堂笔记;在他捐献的过程中,18位班级同学自发组织前往医院看望他,生命相髓成员们为他亲手书写明信片,这些都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红十字会的老师尤其让他记忆犹新,“红会的老师做出的贡献非常大。从一开始的对接、联系,到后来带我去做高分辨、体检,老师都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亲力亲为。他们在空闲的时候也一直给我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打消了我的很多疑虑。在我的捐献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同时,杏林生命相髓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积极地向我介绍捐献造干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并帮助我与老师们对接。我非常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关怀过我的老师与同学!”
此外,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开亮也来到了现场,向黄同学表示亲切慰问与感谢:“生命相‘髓’,因爱而生,你是每位温医学子值得学习的榜样,感谢你的无私奉献,希望你一定要好好休息,早日康复!”
从创建“烛火宣讲团”起,到精心设计每一次造干捐献科普讲座的内容,再到别出心裁地策划每一场入库动员,温医大杏林生命相髓宣传公益中心将造干知识播进每位温医人的心田,讲述这生命火种点亮新生命的动人故事,传递每位捐献者的爱与担当。这将始终激励着温医学子用真诚奉献践行医学生初心与责任,进一步增强中华骨髓库的后备力量,为捐献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图/吴志浩 杨希 文/钱语琪 张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