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教
【温州晚报】中老年人有一种痛 相当于断十根肋条

作者:徐胡乐 胡海珍 来源:温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6/27 14:45:06

  有一种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患者描述其“疼痛感觉相当于断十根肋条”。这就是专门侵袭中老年人的“三叉神经痛”。很多人一听要开颅手术,宁可忍痛也不敢手术。但最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愈加安全和完善。记者近日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神经外科了解到,近5年来,该科通过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已达上百例,在全省排名前列。

  因为这种痛  老人打飞的回温治疗

  “这是我5年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不久前,刚做完手术的魏阿公开心地对温医大附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盛汉松说道。

  84岁的魏阿公是温州人,长期定居在台湾,他的右脸被三叉神经痛折磨了5年。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痛得无法吃饭,就连咽口水、刷牙也疼痛难忍。台湾当地医师建议他先口服药物,刚开始疼痛能够缓解,但随着病程延长,药物口服量至最大也不能缓解疼痛,医师建议他手术治疗。他的儿子在网上搜索各大医院,经过重重筛选后,选择了温医大附二院神经外科。

  盛汉松主任介绍,由于年纪大了,血管老化、脑萎缩,加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容易导致血管、神经的移位,使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根部,引起疼痛,这也是三叉神经痛偏“疼”中老年人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把疼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类,其中,极重度疼痛为闪电样痛、刀割样痛、撕裂样痛,三叉神经痛就属于此类,有患者描述为“疼痛感觉相当于断十根肋条”。

  用“小球”手术  犹如在钢丝上舞蹈

  盛汉松主任为魏阿公做的是微创手术——“经皮微球囊压迫术”:医师根据面部的定位,于患者口角外侧,分别将一枚穿刺针与一个小球囊穿刺到三叉神经,再向球囊内注入对比剂,使球囊充盈,把血管与三叉神经的间距拉大。

  手术当天,魏阿公从手术室出来到麻醉苏醒返回病房时间不超过3小时,其中手术时间小于半小时。清醒后,魏阿公已经感觉不到右脸的疼痛了;最令他吃惊的是原以为手术的切口会很大,结果居然找不到手术的痕迹。

  “犹如在钢丝上舞蹈。”盛汉松坦言,虽然手术很安全,但主刀医生压力比较大,这是由于患者其他机能都是好的,那么就会要求手术不能影响到其他机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关键时屏气凝神,比较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心理素质。

  脸颊间歇性疼痛  警惕是天下第一痛

  “以前在神经外科门诊中,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疾病。”盛汉松主任介绍,后来他碰到越来越多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就引起了关注。

  有一次,他与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师兄交流,无意中得知他们那里的三叉神经痛手术量每年达四五百例,而温州这边寥寥无几。“以前做这样的手术风险比较大,老年患者大多忍着不敢手术。”于是,从2016年开始,他就去外地进修,在温州开展了“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等手术。

  盛汉松主任又解释,“微血管减压术”是国内外首选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方式,但因为需要开颅手术,适用于身体可耐受手术的中年患者,老年患者或体弱患者更适合“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目前,在接受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年龄最小的30多岁,年龄最大的87岁,大多集中在五六十岁。除了温州地区的患者外,还有不少来自丽水、台州等地。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表现多为一侧脸疼,致使一些患者误以为是牙痛,把一侧牙齿全拔光了;还有的会盲目服用止痛药。与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牙痛一般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盛汉松主任提醒,当碰到一侧脸颊间歇性疼痛,每次痛起来持续几分钟,且一天内发作多次的情况,应及时去神经外科检查,以排除这种“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

  

   记者:胡海珍  通讯员 徐胡乐

2021.06.27 温州晚报.png

原文链接:http://news.66wz.com/system/2021/06/27/105379057.shtml


2.png

点击【预约挂号】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