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肺动脉被血栓堵住,抢救中瞳孔一度散大
奇迹!缺血缺氧十几分钟救治成功
医生手术取出血栓,肺动脉恢复血供
女子左右肺动脉被一条长约12厘米的血栓堵住,生命危在旦夕。手术室内一场争分夺秒的抢救正在展开。但让人心惊的是,抢救过程中,病人的瞳孔一度散大,显示大脑已缺氧,脑死亡可能在几分钟后发生。医生的速度能否赶过死神?女子能否救回一命?昨天,负责抢救的温医大附二院心胸外科医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惊险一幕。
47岁的阿萍(化名)突然出现了胸痛、胸闷的症状,但并没有引起她的重视,以为熬一熬就能过去。结果熬了5天,不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问题。阿萍这才来到温医大附二院就诊。
医生检查后怀疑阿萍得了肺栓塞。进一步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她的左右肺动脉干几乎被栓子填满了。阿萍被收治入院,但内科治疗并未见效,情况还在恶化。该院心胸外科主任赵琦峰会诊后认为,阿萍随时可能出现因血流不能通过肺动脉而造成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必须马上做急诊手术,将血栓取出。
医院为经济困难的阿萍开通了绿色通道。阿萍很快被推进了手术室,很快危险出现了:在麻醉诱导时,阿萍的血压、氧饱和度、心率突然下降,难以维持,心脏几乎快停止工作了。极有可能是肺栓塞几乎完全堵塞了肺动脉干,导致血流无法通过肺循环进行氧合,更无法回到左心,进而输送全身。而大脑一旦缺血缺氧,将会在4~6分钟后出现脑死亡。
要跟死神抢时间!手消毒、穿衣、戴手套、开胸、心内按压心脏供血、建立体外循环、注射肾上腺素、对脑部冰枕降温……一系列操作争分夺秒地展开。
按照以往的操作,让人工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供氧供血,会在完成动脉和静脉插管后进行,但阿萍的情况等不了。赵琦峰决定,在体外循环动脉插管完成后,就让这个人工心肺提前开展工作,暂时将第一波血液通过动脉插管对脑部及全身供血。而这一决定,也成了将阿萍从死亡线上拉回的关键。
几分钟后,体外循环静脉插管完成,开始转机。正当手术室内的人们松了口气时,危险再次来临:患者瞳孔散大。这意味着阿萍经历了严重的脑缺氧。按照常识,瞳孔散大到如此程度,很有可能抢救回来也会变成植物人或有严重的后遗症。阿萍还能起死回生吗?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手术室内,人们揪着心但手上动作丝毫没有慢下来。一条宽2厘米、长约12厘米纺锤样的血栓被顺利取出,该血栓几乎塞满了肺动脉,只留了一丝缝隙给血流通过。
手术结束,阿萍的瞳孔开始缩小,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此时所有人的心还没有放下,毕竟有十几分钟的缺血缺氧,患者大脑是否受到不可逆损伤,能不能苏醒还是个未知数。第二天,奇迹终于发生,阿萍醒了,而且神智反应、四肢活动都没有异常,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不可逆的脑损伤。
为何在患者开胸前心脏几乎停止,经历了十几分钟的抢救,且抢救过程中瞳孔散大,还能救治成功?赵琦峰说,这跟心外科、麻醉科、体外灌注师及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团队
协作以及医务人员积极抢救的态度密不可分,“速度就是生命”在此刻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此外,抢救措施得当、脑保护措施及时,如开胸后,一边由主刀建立体外循环,一边由助手刘勇进行心脏按压(虽然因为肺动脉通道被堵,效果降低,但多多少少也能给患者提供血氧);患者处于麻醉状态;麻醉师为阿萍的脑部进行降温,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在建立动脉插管后,马上就给全身供血,既提供了氧气,还将因缺氧而产生的酸性物质进行了冲刷,减少了对大脑的损害等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原文链接:http://newspaper.wzrb.com.cn/newspaper?mediaKey=wzdsb&publishTime=2021-12-22&classif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