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巴士”开展系列主题辩论赛
11月21至28日,第二临床医学院杏林志愿者服务社医疗服务队策划的“生命巴士”系列课程第十一站启程,参与“生命巴士”项目的同学组成辩论队伍,围绕生命与医疗主题开展了系列辩论赛。此次比赛邀请了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李莹莹、陈蓓蓓和李文老师担任评委。
本次辩论赛以 “医生更需要理性还是感性”为题进行决赛,引导各位辩手进一步探究医生职业的相关问题。辩论赛开始,各方选手首先为内心中关于医生职业生涯中理性和感性进行了定义,并为此进行单一论点推定。正方提出“医生更需要理性”的观点,指出医疗病症更需要理性看待,医患纷争通常是由理性和感性的失衡导致的;而反方则认为“医生更需要感性”,指出感性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决定治病救人的广度,并且理性是依附于感性产生的。
在质询、驳辩、盘问、对辩等环节中,双方辩手又进一步深入剖析了“理性和感性哪个能更好实施医生的职务——治病救人” “心理医生面对病人实施的是理性还是感性治疗”等关于医疗的问题。辩手们妙语连珠,秉持着各自的观点,重于表达了医生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难以抉择的事件中的选择,或以正证,或以反证,或旁征博引,或界定对象,依靠多角度的思维清晰地进行辩论,在原本的论点基础上延伸探讨,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辩之旅。
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后,本次辩论赛迎来了三位评委老师对选手们的点评。老师们指出了辩驳中的不足之处,如医生和病人角度的思考、技术和医患冲突的关系等,让选手们拓宽思维,更进一步挖掘辩题的可能。最终,本次辩论赛在主持人的致辞中获得了圆满的结束。
此次“生命巴士”系列活动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对医生的职责和对待病人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启发了观众和辩手的深刻思考。活动依靠专业角度深入挖掘医生更需要理性还是感性的问题,在观点的摩擦中碰撞出火花,形成了有关行医生涯的价值观讨论的局面,引导同学们对未来的行医道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林菲扬 孙晶莹 图/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