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温州晚报】一年有17多万名温州娃来看生长发育——暑假“长高”门诊 这些提醒很重要

作者:胡海珍 来源:温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7/27 9:13:03

暑期,我市各大医院内分泌和生长发育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不少专家更是一号难求。记者近日从我市各大医院儿科了解到,去年生长发育门诊量总人数达17万人次,其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量高达10万人次;暑期2个月的门诊量占了全年的三分之一。

医生忙得连轴转

走进位于学院路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只见候诊大厅坐满了家长和孩子。

为了能顺利抢到专家号,不少家长更是使出各种绝招。“这里的专家号太难约了,网上都是秒抢的。”带着10岁儿子候诊的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约了很久约不到,她听一位朋友介绍,起了一大早,早上6点赶到医院排队,终于挂到了现场号。

另一边,坐诊的医生也都在连轴转。“自从进入暑假后,我们科室的医生都忙得连口水也喝不上,我自己的门诊每天差不多要看150号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主任医师单小鸥介绍,以前生长发育门诊还有淡旺季,现在是淡季不淡,寒暑期更忙。“平时的周六是一周中的就诊高峰,而寒暑假门诊天天像周六”。目前每周一至周六,他们的生长发育门诊每天安排了4-5位医生;在暑期的周六,可谓是高峰中的高峰,他们更是集中力量,安排了6-7位医生坐门诊。

“我有一天上午门诊20个预约号,被加号到45个。”温州市中心医院普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郑靖阳告诉记者,从暑假开始至今,他们的生长发育门诊量已达1700人次,医生加班成为常态,一般上午要看到13时,下午看到18时。

家长患上“身高焦虑”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身高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苏卫东介绍,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望是女孩要1.65米以上,男孩要1.8米以上,在这样的期望下,往往有不少家长有了“身高焦虑”。

“其实家长对孩子身高的关注,不仅仅从孩子发育启动开始,而是要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干预。”苏卫东介绍,孩子的身高,在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7厘米。孩子如果免疫力低下,经常生病,如患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腹泻的,会影响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针对目前比较常见的性早熟,年龄也是越来越提前。苏卫东介绍,门诊中碰到不少5-6岁的孩子出现中枢性性早熟,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女孩在8岁以前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在这部分孩子中,小胖墩最为多见。

警惕快速进展型青春期

有一种生长发育现象叫“快速进展型青春期”,近年来越来越多见。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池美珠碰到一名患“快速进展型青春期”的9周岁女孩。去年这孩子来测骨龄,提示是8周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符;没想到仅一年时间,今年测骨龄提示已是10周岁多,一年时间就骨龄就“老”了2岁,但身高增长并不理想。

池美珠介绍,所谓快速进展型青春期,指有部分孩子虽然是在界定的年龄后才开始出现青春期性发育,但性发育进程迅速,从一个发育分期进展到下一个发育分期的时间较短(<6个月)。快速进展型青春期的孩子骨骺成熟迅速、骨龄快速进展,短时间内出现骨龄明显超过实际年龄,生长期缩短,由于骨骺过早闭合影响最终成年身高。

在这里,池美珠提醒家长,孩子进入青春期,应定期严密监测生长速率,性征发育和骨龄动态变化。青春期开始发育标志家长要认清,青春期开始发育的标志是女孩乳房增大、男孩睾丸增大,并不是家长以为的女孩来月经、男孩变声长胡子。若出现变声或月经初潮意味着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的末期。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板)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增长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了。

打生长激素利大于弊

“不少家长怕打生长激素有副作用,拖着不打,等到骨骺闭合再来打就没有办法长高了。”温州市人民医院大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宇介绍,最近碰到五六个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名16岁男孩,五六年前就被诊断为矮小症,当得知需要打生长激素,家长就带着孩子东看西看,用了各种所谓的秘方,兜了一大圈,最终找到他这里要求打生长激素,但已经为时过晚,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他的终身高仅1.6米。而这样的情况,在该科一年可以碰到300多例。

事实上,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使用生长激素,我们国内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目前的安全性是比较确定的,所谓的“打了生长激素导致不孕不育”,是一种认识误区。

张宇提醒,确诊为矮小症的孩子,经医生评估后有使用生长激素的指征,并排除禁忌症,打生长激素是利大于弊。此外,即使有些孩子不缺生长激素,但由于生长激素的质量、结构以及分泌节律可能存在着问题,用生长激素治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晚睡会影响孩子身高

父亲有1.78米,母亲有1.65米,但儿子的最终身高却定格在1.65米,这是郑靖阳前不久碰到的一个病例。原来这对父母平时不在意孩子的身高及身体发育状况,过度关注孩子学习,今年中考,孩子也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却错过了身高干预的最佳时间。

“家长没有意识到生活习惯及压力也会影响孩子身高。”郑靖阳介绍,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

2021.07.25 温州晚报.jpg

原文链接:https://wzwbapp.wzrb.com.cn/lookAt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


1.png

点击【预约挂号】

微信扫一扫分享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