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历丰富 可惜时光难倒退
男女老少的我们 整体早起晚睡
(醒一醒,该手术了)
每天工作忙不完 身疲惫 心憔悴
心跳跟着患者变化上天又入水
工作节奏特别快 没时间喊累
......
——《我是医生,麻醉医生》
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认知里,医生都是一个令人无比尊敬的职业,其中,麻醉医生尤其神秘,人们对他们的印象除了在术前给病人注射一针麻醉剂以外便再无其它了。难道,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竟这么简单吗?
为了更接近他们,小编采访了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上官王宁主任,一扇通往麻醉的门正缓缓打开......
1、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手术意味着什么?在现在人看来,可能一针就睡着了,对术中的任何事情毫不知情,醒来手术就完成了。殊不知“能睡着”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搁以前也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
在一个没有麻醉的年代,手术意味着巨大的痛苦和极高的死亡率,因此那个时候,外科医生刀法越快,名气越大。“伦敦第一快刀医生” Robert Liston在一次手术中创造了300%死亡率。他在给一位患者做截肢手术时,神速地切下患者大腿,同时失手切断了他助手的手指,这两个人都因感染而死去。另一个无辜受害者是在场观摩手术的医生,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被活活吓死。
所以说,麻醉真的太伟大了!业内一直有“开刀去病,麻醉保命”的说法,可以说,麻醉医生是病人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保护者”。
“我们是麻醉医生,但又不仅仅是麻醉病人,更重要的是在手术前和手术进行时对病人做好生命监护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和消除手术病人的痛苦,为病人保驾护航。”上官王宁主任说。
麻醉科的工作,从早上8点充满仪式感的交班开始。看似短暂的科室会议,实则涵盖了大量的当日患者信息,各级医生分别汇报患者的麻醉方案,病情特殊的还要进行讨论。交班结束后,麻醉医生就开始穿梭于各个手术间,开启一整天的安全、无痛、舒适之旅。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麻醉医生早已经走出手术室,成为医院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力量,从无痛胃肠镜、支气管镜、无痛人流、宫腔镜和无痛分娩,到超声影像学检查的镇静,都有麻醉医生的身影。
2、打一针,睡睡觉?
在手术前一天,有个戴着花帽子,身披白大褂,特别是走路还带着一阵风的医生,突然跑来,说自己是麻醉医生,还问你:有没有做过手术,喝不喝酒,抽不抽烟,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问得你一头雾水,心里想着:打个麻醉,睡睡觉,怎么还有这么多问题,然后说的你很心慌,想着这是个小手术啊,怎么打麻醉还这么多风险。那么,打麻醉真的就是“打一针”就好了吗?
事实却并非这么简单,“打完第一针”只是麻醉的开始。
“连水都很少喝,因为上厕所或者其它情况离开病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必须时刻守在病人身边”麻醉医生表示。手术中,麻醉医生要全程管控病人的安危,确保病人深度镇静、遗忘、镇痛、肌肉松弛,同时抑制不良应激反应,并且确保病人安全醒来。
仪器上有各种数据,比如心率、血压、呼吸参数、麻醉深度值、血气分析参数等。每一项数据,他们都要时刻关注着。只有看到屏幕上显示一条条曲线,听到监护仪中患者脉搏的声音,他们才有“安全感”。
麻醉医生只用学“如何打麻醉针”?当然不是!麻醉医生像其他医生一样,需要经历至少8年的医学教育和训练才有资格。麻醉医生也被称为“围术期医生”,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涉及神经、心血管和呼吸在内的各种相关科学知识,从而保障手术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麻醉医生被称为手术室内的内科医生,既要有各种操作技术,也要有各种内环境调控的管理技能。即使是打麻醉针这一项,其背后需要做的也很多,并不只是简单地将针头刺进皮肤里
3、手术结束,完事?
一台手术结束后,当外科医生离场,麻醉医生的工作其实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麻醉复苏室,他们还要对每一个术后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直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将他们安全送回亲人身边。也有少数患者因为病情危重或者特殊情况,需要由麻醉医生直接转送到重症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
另外,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手术后出现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麻醉医生可根据情况采用术后镇痛,包括为患者配置镇痛泵、复合神经阻滞技术以及其他个体化镇痛方案。
麻醉医生在加速康复外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术前教育、优化麻醉、减少应激反应、术中保温及深静脉血栓预防、有效镇痛。
4、因为不了解,所以有误解?
麻醉医生经常被成为“手术室的隐形人“、“不见阳光的生命守护者”,因为不了解麻醉方法和麻醉风险,很多人对他们也产生了误解。
其实,麻醉医生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非常大。对麻醉最常见的疑问就是:麻醉会对身体带来后遗症吗?上官王宁主任解释,对正常人来说,麻醉药本身一般不会引起后遗症。目前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安全性和可控性都非常高,只是暂时地使手术部位感觉消失或意识消失。
麻药会不会损伤脑神经呢?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一次全身麻醉会对记忆或智力产生任何影响。但是,如果本身患者病情危重,或者有很多的合并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围术期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比如出现手术中长时间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等情况,则有可能出现后遗症。
“患者不理解也情有可原,因为我们麻醉医生一直在幕后,忙着为患者消除痛苦”上官王宁主任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无痛分娩和无痛胃肠镜比例逐年升高,说明公众也逐渐认识到麻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麻醉”,我院每年都举办麻醉活动周,目的就是让患者和群众了解麻醉,今年麻醉周的主题就是“敬畏生命,关注麻醉-疫情防控救重症,分娩镇痛护新生”。
5、麻醉也有门诊?
国家卫健委要求设立麻醉门诊,其目的就是通过开设麻醉门诊让病人和麻醉医生有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将麻醉手术风险评估前移。
虽然随着各种保障措施的加强,麻醉相关死亡率很低,但还不能保证绝对安全。任何一个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本人甚至家庭或社会来说,都是不幸的。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麻醉相关风险,应在术前充分评估风险,给患者提供相关术前准备建议,优化术前状态,尤其是并存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麻醉门诊开设后,因准备不充分导致的手术延迟或取消情况越来越少。同时,随着日间手术患者的增多,麻醉门诊给患者带来流程简化、住院日降低、满意度增加提供了平台。除此之外,麻醉门诊、术前准备中心也极大的降低患者东跑西跑的状态,做到一站式术前服务,是践行最多跑一次理念的最好体现。
6、团队的组成?
麻醉科团队,包括本院麻醉医生、麻醉护士、进修医生、研究生、住培医生、实习生等有200余人。
一般一个手术需要2名外科医生、2名麻醉医生和2名护士,大家都有不同的分工,任何一个手术的成功,离不来这个团队的功劳。
科室始建于1982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创业的艰辛,让麻醉人更加坚韧。在历任科室主任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科建设方面,相继建成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重中之重学科(外科学-麻醉)、省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一级学科(麻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麻醉学)、温州市重点实验室(麻醉学)、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临床中心”、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麻醉学)和创新学科(环境医学)、温州市科技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麻醉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七。学科获2018年国家青年文明号,“宝贝不哭”项目获2018年全国卫生医疗行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全行业志愿项目大赛金奖。我们这支团队充满活力,积极进取。这些荣誉实为来之不易。
如果说外科医生是舞台上绽放流光溢彩的演员,麻醉医生就是保障舞台表演成功的幕后工作者。他们默默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宣传统战处 占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