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内科/儿童睡眠医学科
返回
科室简介
+
科室简介
了解更多>
儿童呼吸学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浙江省小儿呼吸疾病诊疗研究中心”落户本学科。1997年,儿科学(呼吸)被列为首批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2011年10月入选浙江省卫生厅首批“医学重点支撑学科”,2011年11月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黄达枢教授、吴荣熙教授、李昌崇教授、张正霞教授和罗运春教授等前辈的引领下,儿童呼吸学科已经成为国内有突出影响力的学科。2017年儿童呼吸学科分设儿童呼吸内科、儿童睡眠医学科及儿童过敏和免疫科。儿童睡眠医学科作为全国第一家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疾病的独立机构独立成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创新学科。2025年2月儿童呼吸内科和儿童睡眠医学科统一管理。儿童呼吸内科/儿童睡眠医学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呼吸内镜培训单位、睡眠技师专项能力培训项目中心教学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学专家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睡眠呼吸疾病协作组组长单位、肺血管疾病协作组和感染协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结核分会儿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医学组副组长单位。目前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现有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医师29人: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名。科室现有专科床位77张(包括睡眠监测专用床位2张),每年出院6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11万人次。儿童呼吸内科/儿童睡眠医学科曾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先进集体”、“浙江省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浙江省巾帼文明岗”、“温州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三等奖3项,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成果转化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5年发表SCI、国家级等期刊论文80余篇,Top或1区论文多篇。儿童呼吸内科诊疗范围:儿童呼吸内科由呼吸病房、呼吸门诊及治疗室、肺功能室、儿童支气管镜室组成,设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性肺和气道疾病、支气管镜介入等亚专科,致力于推动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治疗,诊治病种包括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间质性肺疾病、免疫缺陷病及神经肌肉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弥漫性肺泡出血、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儿童结核病和特殊健康状态儿童的疫苗接种等,对各年龄段急慢性咳嗽、喘息、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等上气道疾病、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疗技术:科室在国内较早开展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及各类介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儿童肺功能系列检查等技术基础上,相继开展经硬质支气管镜术、经支气管镜硅酮支架植入术、鼻部刷检纤毛超微结构检查、肺部超声、呼吸康复等新技术,诊治了一大批疑难危重病例,努力为儿童“自由呼吸”做出自己的贡献。儿童呼吸内科是我院首批药物临床试验专业,作为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已有近20年历史,承担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儿童呼吸新药临床试验评价技术平台建设”项目,牵头发布“呼吸系统经口吸入制剂新药儿科人群临床试验技术要求”等多项团体标准,作为组长单位牵头两项全国多中心三期注册试验。儿童睡眠医学科诊疗范围:儿童睡眠医学科由儿童睡眠治疗室、睡眠监测室、多学科合作睡眠障碍门诊组成,致力于儿童睡眠相关疾病规范化诊治。诊治病种包括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入睡时打呼噜、鼻塞、张口呼吸、呼吸用力、睡眠不安、多汗、遗尿等)、失眠(包括入睡困难、频繁觉醒、早醒和睡眠不足等)、白天嗜睡、发作性睡病、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异态睡眠(夜惊、梦魇、梦游、梦话等)、婴儿昼夜颠倒、磨牙等。诊疗技术:①Morpheus OX莫费时睡眠呼吸监测分析云系统:这种新型可穿戴式腕式设备能够对患者在家中进行无干扰的睡眠评估。②美国伟康Alice6/安波澜和澳大利亚康迪儿童整夜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多次小睡睡眠潜伏期试验。③计算机远程DN-CAS认知评价系统:运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等的评估。④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电子鼻咽喉镜、多层螺旋 CT、核磁共振MRI对患者上气道阻塞和结构异常的评估。⑤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压力滴定。⑥ CPAP/BiPAP呼吸机治疗。⑦经颅磁刺激(TMS) 治疗失眠、脑的认知功能障碍(如专注力、记忆力等)、运动功能(如抽动症、多动症、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等)、语言发育落后、自闭症、多种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等)。⑧闪光视觉刺激治疗失眠。⑨中医适宜技术(助眠贴)治疗夜醒和失眠。
专家团队